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凤玲  郭敏  张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34-2737,2740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金融与农业科技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农业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期农科城内科技型农业企业服务,而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就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重要支撑和抓手。笔者通过对公司功能定位、业务范围等内容的界定,提出了由组织结构、筹投资服务模式、风险防范模式以及退出等组成的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公司有效运作的配套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2.
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推动国家经济利益以及群众生活有效提升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的社会中,我国对于林业资源的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导致林业资源出现了较大的损耗,甚至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林业种苗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3.
甜叶菊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甜叶菊为原料,研究甜叶菊叶中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对甜叶菊叶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提取时间、固液比、超声提取温度、乙醇浓度(V/V)对甜叶菊叶总黄酮的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甜叶菊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超声提取时间60 min、固液比1∶20、超声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0%(V/V)的工艺条件下,甜叶菊叶的总黄酮提取量为6.672 mg/g,IC_(50)相应为25.031、28.677 mg/L,分别是VC的1.28、1.13倍.【结论】试验所得方法简单易行,总黄酮提取量较高;所提取的甜叶菊叶总黄酮具有清除·OH和O~(2-)·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
旨在鉴定牦牛Smad4基因与bta-miR-146a的靶向关系,为探究它们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可能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miR-146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同时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通过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靶向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成熟序列在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并预测到178个与卵巢卵泡发育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从中选取Smad4基因分析发现其3′非编码区域(3′UTR)与bta-miR-146a存在结合位点;进一步成功构建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bta-miR-146amimic对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报告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分别与突变型及NC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证实,牦牛Smad4基因是bta-miR-146a的靶基因,从而提示btamiR-146a可能通过调控Smad4基因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5.
用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在免疫后的14d和28d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并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特异性肽对淋巴细胞进行刺激。结果显示,在PRRSV免疫后14d,机体PRRSV抗体水平较低,其中CSFV低抗组中CD4+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用PRRSV特异性肽刺激淋巴细胞24h后,CSFV低抗组与高抗组中CD3+、CD8+细胞的百分数都明显升高,CD4+细胞的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都明显降低。在PRRSV免疫后28d,CSFV抗体和PRRSV抗体的产生都比较高,CD3+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升高,用肽刺激以后,CSFV高抗组中的CD3+细胞百分数降低,CSFV低抗组中的细胞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在所有组中均下降。结果表明,PRRSV特异性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使CD3+细胞的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降低,其详细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6.
试验旨在研究蓝狐MITF-M基因核心启动子活性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及功能,为探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成年蓝狐背部皮肤组织中采集1 cm×1 cm样品,采用RT-PCR扩增及测序技术首次获得MITF-M基因序列3 880 bp(包括5'侧翼区2 262 bp、CDS区1 260 bp、3'侧翼区358 bp),编码419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狐MITF-M基因5'侧翼区存在潜在的启动子区域(-86~-336 bp),且发现TATA框、CAAT框、GC框和CRE等调控元件及CREB、LSF和Sp1等多种转录因子。MITF-M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不稳定、可溶性亲水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结果提示该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的概率较高,分别为65.2%、17.4%和8.7%。DNAMAN软件对MITF-M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由α螺旋(33.66%)、β折叠(16.66%)和无规卷曲(49.68%)组成,且不存在跨膜区域和信号肽。蓝狐与其他物种MITF-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对比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均提示蓝狐与犬的遗传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和禽类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89.1%),说明MITF-M基因编码区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本研究为深入研究MITF-M基因调控狐狸被毛颜色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了研究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长期监测,分析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10~100 cm)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2-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10月)和土壤水分消退期(11-12月)等3个变化阶段;冲沟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特征不同,其中集水区20、30和40 cm土层,土壤水分年内分配差异不明显,其他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均表现明显的干湿季变化。(2)冲沟不同部位年内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分布特征,其中4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较低且土壤水分亏损表现明显,表明表层(10~30 cm)和深层(60~100 cm)土壤水分年内含量高且分配不均,而中间(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少且分配相对均匀。(3)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日变异系数表明,集水区和沟床在干季,不同深度土层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小,雨季差异较大,分配不均,而沟头土壤水分在春季土壤水分分配较均匀,其他时间均出现分配不均现象;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沟头(9.98%)沟床(9.65%)集水区(6.64%)。【结论】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该考虑冲沟不同部位、季节性以及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因时因地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8.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提出的君民"舟水"关系说,它是以人民作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通过对先秦民本思想的阐述可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同时也是传统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民本思想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瘐思想源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之下,现代治理中府民关系的重塑可以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在民有、民享基础上实现共治。从而推进实质民主向实质与程序民主共同发展转变,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新型府民关系。  相似文献   
39.
猫子宫脱为小动物临床不常见病。我们在临床上偶尔接诊该病,现将其中一例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农膜地膜、生产和生活污水等。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