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8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于2009年11月采集四川、重庆地区10个乌桕群体共300个家系种子,在四川达州市林业中心苗圃播种育苗,并进行苗期观测,结果表明:乌桕群体/家系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分枝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表型平均分化系数为17.63%,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5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受中等到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以欧式平均距离5为阈值聚类,10个群体可聚为北部群体、中部群体和南部群体3大类。  相似文献   
62.
为桢楠的栽培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的发展,本试验测定了4个桢楠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表现为从种子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随时间进展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能是种子贮藏养分水解的生理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63.
鹅掌楸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及垂直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鹅掌楸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与垂直变异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天然林木材的基本密度、全干密度和气干密度分别为0.352 g·cm~(-3)、0.396 g·cm~(-3)和0.558 g·cm~(-3),基本密度、全干密度和气干密度性状在垂直方向均为上部中部下部,各部位的差异极显著。木材气干状态时体积干缩率为7.21%,全干状态时干缩率为2.54%;从全干到气干时,木材体积湿胀率为4.54%;从气干到吸水饱和时,木材体积湿胀率为12.41%;在垂直方向上,木材的体积干缩率为上部下部中部,而体积湿胀率为上部中部下部,且不同部位出体积干缩湿胀性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性显著。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34.7 MPa和53.22 MPa;横面、弦面和径面的硬度分别为3.49 kN、2.55 kN和2.45 kN;在垂直方向上,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横面硬度和径面硬度表现出上部中部下部的规律。由此可知,鹅掌楸天然林木材密度属轻中等水平,顺纹抗压、抗弯性能及硬度属一般水平,是适合加工利用的树种。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隶属于3门9纲12目23科。调查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排序为:林地边缘(5.37×10^4)>林地中心(2.69×10^4);类群数排序为:林地边缘(21)>林地中心(17),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地边缘的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高于林地中心,样地间林地边缘与林地中心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林地边缘效应导致林缘土壤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明显高于林地中心。  相似文献   
65.
对从四川省9个县(区)收集的44个桢楠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种源间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23~0.42和0.15~0.28之间,家系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05~0.43和0.10~0.34之间。以苗高、地径为评价指标,以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症状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初选出都6、9和4号3个优良种源,31、22、32、6和38号5个优良家系。根据苗期生长数据的分布,部分桢楠优株家系已表现出生长优势,具有进一步筛选的潜力。  相似文献   
66.
攀西地区膏桐不同群体种子性状与出仁率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中国攀西地区膏桐不同群体种子的质量性状与出仁率变异规律,对天然分布的12个膏桐群体的种子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膏桐种子质量、种壳质量、种仁质量、出仁率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普龙群体果质量、仁质量和出仁率均高;在4个表型性状中种仁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27.79%;其次为种子质量(22.13%)和种壳质量(19.46%);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1.58%;表明出仁率性状最稳定,种仁质量最不稳定;种子各部分的质量性状变异没有地理规律性,种子性状和出仁率主要受遗传控制;膏桐种仁质量与种子质量和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质量与种壳质量呈负相关,通过种子质量可预测种仁质量,其模型为:Y=0.127+1.248x.  相似文献   
67.
为揭示凉山彝族自治州麻疯树现有天然群体种子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该地区麻疯树天然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天然群体的种子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麻疯树种子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39.71%~52.79%,均值为46.58%,群体间变异(46.58%)小于群体内(53.42%);红旗外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为18.64%;雷波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小,为4.51%;红旗外群体的重复力低于平均值,而雷波群体的重复力高于平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和重复力分析结果均显示,红旗外群体表型性状丰富,而雷渡群体表型性状不丰富。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凉山州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可分为4类。  相似文献   
68.
【目的】综合评价云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在相继对云杉10个群体同一套试验材料分别进行表型性状、表型性状频率、等位酶以及SSR、AFLP、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用上述6种分析手段得到的共16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比较。并采用数据标准化处理和PCA分析,摈弃了参数本身的差异,将各种标记结果进行了整合排序和分类。【结果】同一标记的不同多样性参数间相关性多为显著,不同标记的多样性参数间相关性大多不显著;标准化后的10个群体综合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川盘(CP)>卓尼(ZN)>热务沟(RWG)>大录(DL)>铁布(TB)>黑水(HS)>林坡(LP)>巴西(BX)>阿坝(AB)>小金(XJ);通过PCA三维聚类分析,可将云杉10个群体分为北部大区(Ⅰ类)和南部大区(Ⅱ类)2大类,其中北部大区遗传多样性整体高于南部,这一结果与云杉天然群体资源富集程度基本吻合;不同标记的云杉群体分化系数差异较大,与松科其他树种相比,云杉的平均分化水平偏高。【结论】基于不同标记方法分析得到的云杉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任何一种标记的结果都存在片面性,用多种标记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能最大可能地避免评价的偏颇性;总体而言,云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群体间分化水平较大。  相似文献   
69.
臭椿是优良的乡土树种,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材质优良,是优良中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树种,也适合培育大径级材。在四川紫色土丘陵区林业树种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采种、播种、苗期管理、整地、栽植密度等方面介绍了紫色丘陵区臭椿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0.
中华南方常绿杨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株11年生的中华南方常绿杨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中华南方常绿杨的年轮宽均值为7.99mm、纤维长宽比均值为67.26、纤维长度均值为0.99mm、纤维宽度均值为14.90μm,平均壁腔比为0.43、平均壁厚为4.81μm、平均腔径为11.15μm;生长轮宽度前5a呈规律性“大小年”变化、5~8a生长平缓、第9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纤维长度的向变异应属PashinⅢ型,纤维长度呈正态分布;纤维长宽比、细胞壁腔比从髓心向外逐轮增大,在第7年后趋于近似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