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业科学   1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森林火险趋势预报中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是制约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气象因子。实践表明 ,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偏多 ,则火灾不易发生 ,反之则易。准确预测月降水日数和降水量 ,对森林火险气候预测有重要意义。1 月降水日数预测模型的建立我们采用两种预测模型 ,即逐步回归模型和相似模型来预测月降雨日数 (日降雨量≥ 0 .3mm)。建立模型的步骤如下 :1 1 普查相关因子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物理因子很多 ,主要有海温、5 0 0hpa高度场、各种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等。研究表明 ,北太平洋海温、5 0 0hpa位势高度与广西气象要素变化的相关较好 ,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  相似文献   
72.
沙棘茶叶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沙棘茶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给药后有动物饮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均正常,未见任何中毒表现,亦无死亡,列明沙棘茶叶提取物对小发鼠经口灌胃,LD50大于10g/kg体重,属无毒级物质。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表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及各剂量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沙棘茶叶未引起的小鼠骨骨细胞微核率增高,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诃子果核并作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去内果皮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其室内发芽率达到82.4%,平均发芽时间为4.6d,发芽历时10d,发芽盛期为第4d;苗圃发芽率为59.2%,平均发芽时间为9.7d,发芽历时30d,发芽盛期为第7d;而带内果皮的各种处理方法的发芽效果均不理想。本文还对诃子去内果皮技术和芽苗移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4.
高支链淀粉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支链淀粉玉米是受突变型基因wx控制的特异淀粉类型,表现型为蜡质,支链淀粉含量高。在利用高支链淀粉玉米自由授粉品种进行群体改良而获得的高配合力群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当代高支链淀粉玉米单交种第1个杂种优势模式T5×H2。通过对热带地区高支链淀粉玉米地方品种Ratchetal的早熟性改良而获得T2高配合力群体,证实T5杂种优势群与T2品种改良群体具有较高的群体间杂种优势,T5×T2可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T2和354×T2可独立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和354可作为T5杂种优势群的亚群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  相似文献   
75.
黑曲霉xj粗提物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 菌株粗提物SE对魔芋白绢病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R-67的拮抗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SE对R-67的抑制作用,进而通过测定处理后菌株的电导率、核酸蛋白泄露、三羧酸循环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 (SDH) 及苹果酸脱氢酶 (MDH)]比活力、胞内活性氧 (ROS) 水平及核酸含量,对SE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 法及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二铵盐 (ABTS) 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方法,从粗提物SE中共检测到12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质量分数 97.96%)。生物试验结果表明:SE能够抑制R-67菌丝的生长,其IC50值为0.46 mg/mL;SE处理可导致R-67菌液的电导率升高及核酸蛋白含量增加,抑制其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SDH与MDH 的活力,增加菌体细胞内ROS含量,使细胞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DAPI) 染色的荧光强度减弱,据此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R-67菌体细胞膜完整性、损伤细胞结构、抑制三羧酸循环及核酸合成等途径而发挥抑菌作用。研究表明,黑曲霉xj粗提物SE在魔芋白绢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SE对DPPH及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有望应用于抗氧化功能性产品中。  相似文献   
76.
选出高产脂的火炬松无性系,为推广高产脂火炬松人工林提供材料,为火炬松高产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割脂的方法对种植于广东省英德市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的初级种子园22个无性系和改良种子园68个无性系的产脂量进行测定,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间产脂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初级种子园产脂量最大的是无性系P084,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P084、A257和W30为高产脂优良品系。改良种子园无性系5的产脂量最大,为4.74 kg,比总体无性系平均值大44.95%。以无性系与小区作为考察因素对产脂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然环境条件对产脂量也有显著的影响。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5、J22、外2、11、J1和H3为高产脂优良无性系,6个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平均产脂量为4.60 kg,比群体高40.96%。本研究选出的9个高产脂优良品系,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可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77.
高产优质多抗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苏玉(糯)1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沿江地区农科所1986年育成,组合为通系5×衡白522。其育种设计思想、选育目标、基础材料的配制、选系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而且富有创造性。苏玉(糯)1号的育成,不仅解决了玉米育种界长期认为的利用自然授粉品种难以选育出高配合力自交系的问题,而且由于直接从糯质基础群体中选系,可保证糯性品质,使高产和优质在更高水平上结合起来。自1991年以来,苏玉(糯)1号已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市推广6年,累计创社会效益6亿元,并被广泛应用于糯玉米加工业。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火炬松Pinus taeda生长和松脂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筛选与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火炬松cDNA文库进行整理、比对、剪接、注释,挑选出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蒎烯合成相关的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作为候选基因片段,利用MEGA5.0和DnaSP4.0软件对火炬松36个单株的8个候选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所测序列总长为5 177 bp,检测到184个SNP位点,平均36.9 bp的基因序列中出现1个SNP位点,其中123个为非同义突变、61个为同义突变SNP位点.核苷酸多态性πa和θw分别为0.020和0.016.对8个候选基因片段内SNP位点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延伸,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R2≤0.2).[结论]在火炬松中,基于候选基因内SNP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黄梅丽  庞庭颐  周绍毅  苏志  李社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7-3609,3618
根据1961~2000年有关气象站的气候资料和GIS数据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以此推算出德保县各乡村的热量、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值,分析了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特点;把德保县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区:温暖气候小区、温和气候小区和温凉气候小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喜凉蔬菜和花卉产业,建立名特优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等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分布为TSPt 和TSPv 显示桂南 >桂中 >桂北 ;而TSPn 则显示桂北 >桂南 >桂中。广西森林主要树种的实际生产力均值为 6 .4 5t·hm-2 ·a-1,分别占TSPt、TSPn、TSPv 估测值的 2 8.6 %、34.1%、35 .9% ;实际光能利用率均值为 0 .30 % ,仅占理论估测值的 37.5 %。说明广西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