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3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空间信息源编制林业专题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M卫星影像作为空间信息源,对其进行解译处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林业专题图的编制为应用目的,论述了林业专题图编制的程序、方法、专题处理、各类数据库的建立、专题图输出等环节过程,并给出专题图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防护城市及特色城市等都是不同城市生态环境下生态城市的具体类型。文章介绍了生态城市各种建设模式的应用和建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林业数据为基础,论述了建立省级林业数据中心及信息服务的过程与内容。通过解析全省林业数据中心的组成及功能结构,研究了全省林业基础数据库的建库、数据库管理、多源数据集成、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调用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最终结果表明,建成的福建省林业数据中心实现了多尺度的林业基础库的集成管理,提供了网络化的连续无缝数据库的信息服务,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福建省营造杉木、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地域选择、规划布局等,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最适宜区处于闽西北建瓯、建阳等21个县内,马尾松最适宜区基本上也处于闽西北区域内,但闽东南沿海也可适量发展。全省杉木、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以103.90一141.36万hm2为宜,其中杉木59.46一79.90万hm2,马尾松44.44一61.46万hm2。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坐标投影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对福建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图形图像件的格式转换及坐标投影转换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出格式转换和坐标投影转换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3S技术研究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探讨了3S技术在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中的应用方法和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厦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本文可为相同自然条件和社会务件的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惠安县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建设试验示范点之一,作为小城镇示范点的惠安县将发挥其沿海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通过惠安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为沿海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受观念更新难、技术攻关难、资金投入难、部门配合难、管护落实难等因素制约,需要从有关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肖胜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69-72,141
以福建省森林资源基础地理数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数据改造的过程及其关键技术。通过解析福建省森林资源基础地理数据的现状,分析了数据误差来源,探讨数据标准化、数据整改、误差处理、矢量精度修正、格式统一及转换等过程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改造后的福建省森林资源基础地理数据的质量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全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肖胜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4):43-45,64
在GIS及XMLW eb Service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的理论体系及实现过程。以福建省林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成与共享的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据发布与服务、数据调用等关键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集成与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数据,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遥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环福州区域的SPOT5影像进行景观类型分类,得到土地利用专题图,并应用FRAGSTATS软件对研究区景观指数、格局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林地为研究区景观本底,河流廊道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城镇、农业用地等斑块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中建筑用地过多,且缺少成片林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