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紫胶蚧成虫期是分泌紫胶的关键时期.当紫胶蚧进入成虫期后,每隔2周取样测定种群密度、虫体重、个体泌胶量.结果表明,紫胶蚧雌成虫群体密度与虫体重、个体泌胶量都存在线性关系.紫胶蚧成虫初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2.54×10-4mg,中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1.98×10-4mg,中、后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6.25×10-5mg.个体泌胶量与成虫期历期有关,成虫期历期越长,紫胶蚧个体泌胶量越大.在紫胶蚧适宜的温度、湿度范围内,温湿系数大的地方,紫胶蚧个体泌胶量大.  相似文献   
62.
63.
根据全国范围内2002—2012年杨树溃疡病逐年发生数据,选取发生杨树溃疡病地级行政区的平均发生率作为杨树溃疡病的预测指标,在ClimateChina v4.40气候模拟软件中,计算出发生地区的气象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即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预测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潜在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结合5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最高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4月平均最低气温、6月平均最低气温、8月平均最低气温、11月平均降水量、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大于5 ℃的有效积温度日和大于18 ℃的有效积温度日12个气象因子建立的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空间格局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据此预测杨树溃疡病平均发生率在2020s、2050s、2080s的空间格局与2002—2012年相比主要呈现出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整体发生面积减少,但局部地区发生程度加重,东北地区发生程度普遍加重且总体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试验通过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其在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北京油鸡种鸡选育和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持。选用北京油鸡纯系公鸡,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羽长差值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和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1~7日龄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日龄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龄每周测量体重,9~18周龄每隔1周测定体重;10周龄时,观测公鸡全身羽毛发育情况;47周龄时,测定公鸡常规精液品质性状、精子动力学参数、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显示,快羽公鸡占北京油鸡公鸡总数的11.60%,慢羽占88.40%,慢羽又以M2型为主,有少量M1型和M3型。育雏育成期(1~18周)北京油鸡快慢羽公鸡各周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育雏育成期,慢羽公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均慢于快羽公鸡。其10周龄时,背部和腿部羽毛生长完全的鸡的比例仅为44%,且不同类型的慢羽公鸡的比例也不一,其中等长型或微长型慢羽最高,超过90%,未长出型慢羽最低,仅为17%左右。47周龄时快羽鸡和慢羽鸡的常规精液品质无差异,但是快羽公鸡精子直线性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直线速率高于慢羽公鸡(P=0.06),快羽北京油鸡公鸡受精率显著高于慢羽公鸡(P<0.05),且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有高于慢羽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快慢羽北京油鸡公鸡的羽毛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慢羽公鸡羽毛发育缓慢原因和鉴定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强慢羽公鸡精液品质选育。  相似文献   
65.
花卉的应用历史悠久,可广泛用于绿化、观赏、食品、医药及作为食品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原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观赏价值。人们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卉,通过精心装饰合理应用,创造出美观、雅致、舒适的效果,极大地改善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一、庭院绿化根据庭院的地形和景物,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布置方式,可以创造出美的景色。花坛是最常用的方式。种类繁多,主要分为花丛  相似文献   
66.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体进行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分生、扦插、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方法。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提早开花。 (一)分生繁殖这是最简单的无性繁殖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但繁殖率低。  相似文献   
67.
无论是草本还是木本花卉,都是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一、细胞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得植物能够由小到大,由矮到高。  相似文献   
6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为促进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观光农业在带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破坏资源环境、传导不良文化等与新农村建设相背离的问题。为此,经探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鹤顶粉蝶(Hebomoia glaucippe)成虫觅食、求偶时的视觉、嗅觉信号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分别测定不同花色和蜂蜜水及塑封模型对鹤顶粉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不同颜色假花诱集试验中,雌雄蝶对长波长红色(620~750?nm)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倾向,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259次,雌雄...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可以为青斑蝶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生殖系统解剖的方法,观察了1 12日龄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测定了内生殖器官的数值特征参数,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对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行了分级,以期系统了解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结果]1)雄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包括1个精巢、2个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复射精管、1条单射精管和附腺;2)复射精管的直径和单射精管的长度都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大;3)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精巢中精子束的长度持续变长,贮精囊中的精子束长度在7日龄前快速变长且之后长度趋于稳定;4)随着日龄的增长,雄蝶精巢中精子束的数量逐渐减少,贮精囊中的精子束数量在1 7日龄时逐渐增加,之后维持稳定;复射精管中精子束数量则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5)根据贮精囊和复射精管的发育特征,雄虫的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精子束输送生长期、精子束大量输送成熟期、精子束补充期。[结论]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与其他蝴蝶相同;精子束在成虫6日龄时发育成熟,并依次释放至贮精囊、复射精管中;青斑蝶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划分为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