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业科学   3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9、豫麦70、洛阳8716和豫麦50)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品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硬度、出粉率、耐揉指数、断裂时间的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对灰分、沉淀值、容重有显著影响。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灰分、沉淀值呈减少趋势,容重呈增加趋势。小麦不同品质性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硬度、灰分、沉淀值、容重均与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的主要气象因子呈显著相关。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以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42.
从甲醇添加量、诱导温度、生长时间等方面对重组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在30L发酵罐上产植酸酶的条件,从而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发酵过程中的诱导时间,诱导期间的甲醇与甘油的流加速度和比例以及诱导pH值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生长时间20h、甲醇流加速度5ml/(L·h)、诱导期甘油流速速度1ml/(L·h)、诱导pH值为4、诱导时间84h、诱导温度26℃,酶活力可达到454U/ml,比未优化前提高接近3倍。发酵液经过超滤浓缩添加复合稳定剂制成饲料后投入到小规模草鱼养殖应用中,结果表明,在植酸酶添加量为0.08%可以替代磷酸二氢钙,证明该菌株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43.
灌水对不同穗型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节水栽培实践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大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可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豫麦66较豫麦49具有明显优势。随着灌水次数增加,旗叶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降低,而在灌浆后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旗叶则表现相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在灌浆前期随灌水次数增加而降低,但在灌浆后期则与之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增加灌水次数,积累高峰期推迟,且前期慢,后期快,在花后35 d豫麦66在灌一水、灌两水和灌三水处理下籽粒灌浆速率分别为0.96、1.24和1.07 mg/d,而豫麦49分别为0.94、0.39和0.36 mg/d。豫麦66与豫麦49号相比,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较低,淀粉及籽粒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和库活性较强,灌浆进程稳健。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生态因子与冬小麦粉质参数之间的关系,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7、豫麦70、洛阳8716、豫麦50),于2000~2002连续两年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纬度变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粉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类型对粉质参数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其中豫麦34和藁麦8901的各粉质参数均与其他四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6个小麦品种的吸水率均随纬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其他粉质参数随纬度变化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而变化.5月份主要气象因子与小麦粉质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土壤质地对小麦旗叶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两种土壤质地,黏土条件下种植的较高;旗叶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砂土>黏土>壤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开花15 d之后及整个灌浆期间旗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花后35 d至成熟粒重表现为壤土>砂土>黏土,成熟时粒重为壤土46.10 mg,砂土43.59 mg,黏土41.05 mg.  相似文献   
46.
我国电力普遍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至今其任务还很艰巨。对我国电力普遍服务的现状、难点以及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杂交玉米“安单4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杂交玉米"安单4号"产量与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产量与各因素的数学模型:Y=808.41-5.97X1-1.07X2 1.07X3 16.91X4-35.34X12-12.69X22-26.24X32-17.42X42 10.56X1X2 9.24X1X3 11.12X1X4 1.18X2X3-16.95X2X4-9.52X3X4。并得出在安顺及相似生态条件下,"安单4号"产量≥600kg/667m2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3566~3634株/667m2,氮肥24.17~25.48kg/667m2,磷肥48.78~51.22kg/667m2,钾肥30.61~31.85kg/667m2。  相似文献   
48.
作物氮素诊断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本文在简述研究背景和作物氮素营养监测与诊断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作物氮素营养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综述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快速、无损、准确地监测作物氮素状况,对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以超高产小麦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旗叶光合与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超过一定的光强后反而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与豫麦49相比,兰考矮早八在较高光强下旗叶仍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50.
“生肥”指的是没有经过腐熟分解的猪、马、牛粪和人粪等农家肥料。这种“生肥”是迟效性肥料,不易被农作物吸收。“生肥”下田的害处至少有四:一是不能及时发挥农家肥全素营养的应有肥效。例如猪粪被称为农家肥中的元老。但在棚内停留时间较短促,来不及腐熟,微生物活动减弱,多数秸秆尚未腐烂,难于被作物吸收利用,又如牛粪称为冷性肥料,自然分解缓慢,未经腐熟的肥效极低,严重影响了有机肥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