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稀土络合剂在银杏树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a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结果树在5月中下旬授粉后地面施用40%改性稀土10g/株或叶面喷施300~800×10-6的稀土稀释液,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银杏的座果率、增加单果质量、提高产量,增幅在18.1%~52.8%。  相似文献   
42.
广西桉树速丰林施肥技术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桉树速丰林种植情况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对施肥技术的几个方面如肥料品种、肥料养分、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速丰桉基肥可采用总养分20%~2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追肥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可采用总养分为30%~40%的无机复混肥料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基肥在种植桉树前1~2周左右施人,第一次追肥可在定植后20~30天每株施0.2S~0.50kg;第2年、第3年可分别追肥1次,数量为0.25~0.50kg/株,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分布情况。【方法】对150株油茶苗期的各种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油茶苗期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14.00~15.90 cm的苗高分级的株数和生物量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8.67%和34.19%。在油茶根、茎、叶中均以N含量最高,其次是K和Ca,Cu和B含量最低;N、Mn含量以叶片最高,P、K及Cu、Zn、Fe、B含量均以根部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K、Mg、Cu、Mn和B元素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油茶苗期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可为油茶苗期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弄清油茶苗期不同器官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对150株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各营养元素之间分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含量最高,K和Ca含量次之,Cu和B含量最低;油茶苗期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其根与茎中N、P和K的吸附分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苗期的油茶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可以针对营养吸收分配规律开发新型油茶苗期专用肥。  相似文献   
45.
南盘江、红水河谷地带发展八角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生产八角和茴油的主要基地 ,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均占全国总量的 85 %以上 )。八角 1年种 ,多年收 ,管护技术相对宽松 ,是投资少效益高的经济林树种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后 ,对八角和八角油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 3年期间八角价格的飙升 ,刺激了各生产单位和农民种植八角的积极性 ,雅长林场拟在雅长林区的南盘江、红水河谷地带 (如那成、雅庭、雅长、益来等分场 )发展八角种植。为探讨在这一地区发展八角生产的可行性 ,根据八角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来初步探讨分析该地区种植八角气候条件的适宜性 ,…  相似文献   
46.
磷供应不足是南方红壤区农、林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究施用袋控缓释肥是否对提高磷素有效性及有效磷组分含量有显著正向效应,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红壤为研究对象,设计袋控缓释肥常规施肥(G1)、袋控缓释肥减量施肥(G2)、传统复混肥(G3)、施用基肥(G4)、不施肥(G5)等不同肥料种类与施肥量对比试验,采用土壤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中磷素各组分含量,以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各组分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施肥,袋控缓释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中AP、Pi、Fe-P等组分含量;(2)G2、G1的磷活化系数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PAC排序顺序为G2>G1>G4>G5>G3;(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AC、Fe-P提升对植物生长量均有显著正效应。在南方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施用袋控缓释肥可以促进土壤中磷素的累积并提高磷活化率。袋控缓释肥具有较高磷素利用效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磷元素的持续输入以及阻隔磷元素与酸性土壤的接触进而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固定,达到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磷素供给。  相似文献   
47.
广西林用有机质肥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工厂化商品有机无机肥料,是国内外新型肥料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广西林用有机质肥源主要应用的是饼肥、泥炭、家畜粪尿、秸秆和杂草绿肥,尤其是前两种,由于有机养分含量高,施用方便和施用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和将来广西林用有机质肥源应用和研究的重要类型;在有机肥制作方面主要存在堆制、沤制和复合工艺三种技术,由于复合工艺技术发酵采用了复合优良菌株,发酵快速高效,是今后有机肥发酵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广西现有的有机质肥源,应该对其开展综合调查研究,摸清其数量、质量及利用价值程度和途径,为将来大规模新建多功能有机肥料厂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48.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在桂西北乐里林场的同一坡面上,选择6年生不同密度(处理1为1 050株/hm2、处理2为1 125株/hm2、处理3为1 200株/hm2、处理4为1500株/hm2)样地,研究其土壤(0~40cm土层)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各密度土壤pH为4.91~5.35,但差异不明显。2)各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8~34.70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3)各密度土壤N/P/K全量依次为0.67~1.60g/kg、0.49~0.99g/kg和11.02~21.56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4)各密度土壤速效N/P/K含量依次为79.4~143.0mg/kg、0.6~2.0mg/kg和194.5~959.2mg/kg,平均值依次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5)各密度土壤有效Ca/Mg/Cu/Zn/B的含量依次为397.8~959.2mg/kg、90.1~164.9mg/kg、0.45~1.25mg/kg、0.54~2.25mg/kg和0.11~0.21mg/kg,除Ca含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外,有效Mg/Cu/Zn/B含量与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差异微小。  相似文献   
49.
分析测定不同采样时间的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的采样季节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冬季至夏季,湿加松林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土壤放线菌数量单调下降。总体来看,细菌数量居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土壤pH和含水量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呈上升趋势;全P、有效P以及速效K含量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K呈下降趋势。土壤P和K含量偏低,可适当补充P肥和K肥来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50.
覃其云  曹继钊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66-1568,157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