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当植物吸收过量光能时会产生光抑制,引起光合器官的破坏,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叶黄素循环是植物应对过量光能时主要的光保护机制,可以有效清除并阻止有害副产物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和单线态氧的积累。因此,植物叶黄素循环相关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综述了植物叶黄素循环的组成、关键酶的功能与调节及其在光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乌冈栎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将石、开化、仁化、沅陵和荔波的乌冈栎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空间分布格局理论,对各地乌冈栎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除湖南沅陵种群为增长型外,将石、开化、仁化和荔波的种群呈纺锤形或倒金字塔形,有径级缺失的现象;②乌冈栎种群的高度级与胸径级成呈显著正相关性,其拟合为幂函数方程y=2.024 6x0.439 9(R2=0.741 4,P<0.001);③各地乌冈栎种群标准生命表的数据均有负值出现,这说明种群整体或局部径级有衰退的迹象,中等径级个体对维持乌冈栎种群具有重要意义;④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这可能也是长期维持乌冈栎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动力之一;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Vpi指数显示,除广东仁化种群表现为典型的衰退种群外,其余地区的Vpi指数值均大于0,但其偏离0的程度均较小,不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⑥乌冈栎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s2/x-)的结果均大于1,说明各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分布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集度指数(CI)、负二项式参数(k)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44.
为开发栎属遗传多样性检测的SSR标记,分析了蒙古栎、无梗花栎、夏栎和欧洲栓皮栎EST-SSR的特点,结果表明蒙古栎的EST中3 209.46 bp有一个SSR,无梗花栎中每6 160.36 bp有一个SSR、夏栎中每5 883.30 bp有一个SSR,欧洲栓皮栎中每6 129.12 bp有一个SSR。蒙古栎、无梗花栎、夏栎和欧洲栓皮栎EST-SSR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1.65 bp、21.1 bp、20.66 bp和20.65 bp。四种栎类中不同基元的EST-SSR的分布频率具有非常一致的特征,均是二基元、三基元和六基元的SSR分布频率最高,达20%以上。而四基元和五基元的SSR在四个种类中的分布不到0.05%。二基元的SSR中大于1%的SSR均是AG、CT、TC、GA、AT、TA基元,并且在蒙古栎、无梗花栎和夏栎中AG、CT、TC基元的分布频率最高,而在欧洲栓皮栎中是TC、GA、AG的分布频率最高;三基元的SSR中,含CAA、GAA、TCT、CTT的SSR在四种栎类中都存在。六基元的SSR中大于1%在四种栎类中出现的类型均较少,为0~4种。  相似文献   
45.
ABT生根粉喷叶对杉苗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不同型号和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杉苗进行喷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ABT生根粉,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杉苗平均高和优势高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植物嫁接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性嫁接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嫁接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系统地论述了目前有关植物嫁接机理方面的研究概况,主要涉及植物嫁接的解剖结构、维管束桥形成前砧穗的养分供应、激素等物质对嫁接成活的作用、嫁接的亲和力、嫁接成活后砧穗间的相互影响及嫁接杂种等内容。  相似文献   
47.
在广泛收集乌冈栎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的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结合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水热综合指数(S)、年均生物温度(BT)、可蒸散量(PET)和年均可能蒸发量率(PER),以及单一的气象因子一月均温(TM-Jan)、七月均温(TM-Jul)、最高温(TMax)、最低温(TMin)、年均温(TM-A)、年均降水量(PM)等,对乌冈栎在东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在中国地理分布在23°-34°N、100°-120°E,日本分布在26°-37°N、128°-140°E,均属于亚热带分布。气候环境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乌冈栎各项指数平均值均较低,与亚热带分布的青冈的指数接近,因此其性质为亚热带耐寒树种。通过热量曲线的比较,反映了中日两国乌冈栎分布范围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乌冈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并将其分布区划分为5类,包括:日本区(A)、中国华东区(B)中国西南部区(C)、中国西北部区(D)和中国南部区(E)。最后建立了乌冈栎生物地理模型,对预测该物种的分布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有机化合物对有害藻类的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赤潮频繁爆发,藻类问题逐显突出,控藻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合成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2部分综述了有机化合物控藻技术的研究进展,且就有机化合物对有害藻类控制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我国丰富的陆生植物资源,尤其是中草药资源,开发合理的控藻制剂将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50.
乌冈栎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北方园艺》2010,(17):105-108
在对国内乌冈栎主要分布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野生乌冈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由于国际白炭贸易的需求,国内目前对乌冈栎的开发利用仅局限于烧炭工业,这导致某些地区的乌冈栎林被毁灭性的砍伐;乌冈栎作为园林植物开发前景极广阔,如绿篱、盆景、造景、行道树等;同时,乌冈栎作为能源植物和淀粉植物也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从乌冈栎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来看,它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具有极强的优势;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个区域对乌冈栎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区的乌冈栎林均属于需要保护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