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磷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檫树根际土壤的金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元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委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奶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L-P,Ca-P显著相关,AL-  相似文献   
22.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姜培坤  周国模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112-114,127
为了解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变化,采集了持续时间为17年和9年的2个定位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型红壤上木荷、杉木造林17年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上升明显,木荷、杉木林表层(0~0.2m)土壤微生物碳、氮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94,8.85,7.53,4.34倍。种植9年的黑麦草、杉木和胡柚3个处理表层土壤(0~0.2m)微生物量碳也比对照高出2.3~2.7倍,微生物量氮比对照高出0.7~1.4倍。从不同植被土壤比较来看,木荷、黑麦草土壤微生物碳氮比较低,表层土壤分别为7.03和7.24,而杉木土壤其微生物碳氮比相对较高,表层土分别为8.55(17年生)和8.68(9年生)。  相似文献   
23.
浙江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Moran’s I指数和GIS地统计插值方法研究浙江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对SOCD的作用。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土壤0~30 cm层次SOCD为71.2 t hm-2,较全国土壤平均碳密度低;全局Moran’s I=0.176,显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浙江省森林SOCD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梯级递减趋势,表现为三条平行的带状分布;优势树种、坡位、龄组、海拔、灌木覆盖度、灌木平均高、平均年龄与SOC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坡向与SOC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草本覆盖度与SO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草本平均高影响不显著;影响因素作用于SOCD14.9%的变异。  相似文献   
24.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土壤肥力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以比较对照(不施肥)、常规施肥、缓释肥、竹笋专用肥和微生物肥对雷竹林土壤肥力质量、养分利用率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因施肥引起的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过量积累和土壤酸化的程度按以下次序递减:常规施肥>专用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肥。常规施肥的肥料农学利用率最低,氮、磷和钾农学利用率分别为鲜笋4.7 kg kg-1、23.6kg kg-1和14.2 kg kg-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专用复合肥和缓释肥2个处理的氮、磷、钾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0.4%~53.2%、50.8%~90.7%和35.5%~39.5%,而微生物肥处理则分别提高38.9倍、67.8%和2.0倍。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处理的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9.6%和14.3%,而专用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肥3个处理的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7.5%~29.0%和14.6%~17.8%。  相似文献   
25.
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浙江省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和镁 ,但铁和铜的含量很低 ;毛竹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钾、镁和铁 ;总体上看 ,灌木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 1 0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呈现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毛竹林 >灌木林的排序 ,其贮量分别为 1 2 3 78,97 0 2 ,74 71 ,73 62 ,66 66和 62 85kg·hm-2 。表 2参 8  相似文献   
26.
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及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6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2 47倍和 1 89倍。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全有机肥和1 / 2有机肥林间土壤各类酶活性依次是对照区的 1 2 4倍、 1 72倍、 1 82倍、 1 55倍和 1 0 7倍、 1 40倍、 1 53倍、 1 2 1倍 ;竹蔸根区土壤各类酶活性分别是对照区的 1 75倍、 2 1 0倍、 2 42倍、 1 61倍和 1 46倍、 1 67倍、 1 92倍、 1 0 7倍。有机肥对毛竹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化肥可提高毛竹竹蔸根区脲酶和蛋白酶活性 ,但化肥对林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影  相似文献   
27.
利用碳14研究杉木苗根系分泌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年生杉木苗进行二氧化碳14喂饲,同时收集苗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用液闪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苗的光合产物在标记1d后就有1.06%运输入根部组织中,3d后则为4.90%;20d近达到24.04%。二氧化碳14喂饲一结束根系就有碳14分泌物产生;3-5d后分泌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对分泌物进行分离测定表明,其中糖类占39.53%,有机酸占13.80,氨基酸占5.45%。  相似文献   
28.
檫树根际土攘的全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根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I-P,Ca-P显著相关,AI-P的含量都偏低,特别是杉木根际土。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施用有机肥和炭基肥对甘薯Ipomoea batatas坡耕地土壤氮磷径流流失量及形态的影响,探索径流养分流失量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常规化肥、50%质量分数有机肥+50%质量分数化肥(有机肥50%替代)、炭基肥,在5个时间点测定甘薯坡耕地径流及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磷质量浓度及质量分数,计算氮磷流失量与流失系数。【结果】径流总氮、颗粒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存在峰值效应,不同径流的产流中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效应不同。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分别减少了每年总氮径流流失量的48.1%和39.6%,而总磷则降低了26.1%和32.7%。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处理改变了径流氮磷形态组成,减少了肥料径流流失系数。总氮(R2=0.49)和总磷(R2=0.48)径流流失量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分别能解释总氮和总磷径流流失量的60%和41%。【结论】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是减少坡耕地养分径流损失的有效措施,有机肥50%替代更适合用...  相似文献   
30.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认的基因库。毛竹入侵天然林并替代原天然林,导致地上植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解毛竹入侵天然林后地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别采集了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原始天然阔叶林下的土壤样品,应用建立于16S rDNA V3区片段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比对来研究土壤细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块林地土壤16S rDNA V3区片段高达30条以上,不同林分下土壤16SrDNAV3区片段的DGGE带谱差异不大,但各有特征条带。毛竹林与阔叶林土壤的细菌结构相似度高于其与竹阔混交林的相似度。通过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调查区土壤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细菌属(Actinobacterium)和一些未命名的菌种,并且多数属无法纯培养的物种。本试验结论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细菌有各自的特征种,但非优势种;毛竹入侵未导致土壤细菌结构以及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