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4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空化流动具有高度的压缩性,空化流动非定常特性及其流体动力与压缩性密切相关.为研究可压缩空化流动空泡脱落的回射流和激波机制下周期性空穴结构演化及其诱导流体动力特性,本文采用多场同步测试方法对典型云状空化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文丘里管扩张段内部云状空化空穴形态演化及其诱导同步壁面压力脉动信号.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附着型片状空穴和脱落型云状空穴结构演化进行了精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可压缩空化流动回射流机制下,空穴演化呈现附着型空穴生长-回射流产生及发展-附着型空穴失稳断裂及大尺度空泡云团产生脱落的非定常过程,激波机制下空穴演化具有附着型空穴生长-激波产生及传播-附着型空穴失稳断裂及大尺度空泡云团脱落的非定常特征,激波传播时间占空穴脱落周期小于回射流推进.激波与空穴相互作用导致空穴内部含气率瞬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诱导复杂流体动力.激波传播过程中,空泡内部压力脉动大幅增加,激波前缘诱导压力脉冲,而回射流推进过程中,壁面压力脉动相对平稳,回射流头部存在小幅增加.不同机制下空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相间质量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42.
43.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绕2D水翼无分离流边界层内的初生空化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 采用高速摄像机观测 了空化初生结构的形态,应用2D-LDV测量了空化初生时翼型周围的流动速度分布,并对实 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绕水翼无分离边界层内,初生空化结构中空泡伴随 着近壁湍流拟序结构的发生而出现,在初生空化条件下,形成空化涡结构,大量的微空泡产生于发夹 涡结构中,并在涡结构的猝发过程中出现生成---长大---溃灭---反弹---再溃灭的过程. 初生空 化涡结构具有空泡和近壁拟序结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44.
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将Merkle、Kunz、Kubota、Singhal四种不同的质量传输模型和液氮物质属性随温度变化函数等引入了计算软件CFX。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的条件下,对绕翼型的液氮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传输方程的物理机制不同,造成各模型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对热力学效应影响的描述存在明显的差别。Merkle模型计算得到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与实验最为接近,质量传输过程能较好地反映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从而能较好地反映热力学效应对空化发展的影响;Singhal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差距最大,其模拟得到的质量传输过程不能很好地反应温度流场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以单排Clark-Y型水翼叶栅为例,采用滤波器湍流模型(FBM)对绕栅中水翼的空化流动进行数值研究。雷诺数和空化数结合水洞实验工况进行设置,滤波尺寸根据加密区最大网格尺度取出经验值,模型通过二次开发方法嵌入至CFX软件中。对栅中水翼空化流动特性的分析表明,栅中翼形前缘和后缘部分均可能发生准周期性的空泡脱落现象,其脱落周期随空化数的降低而变大;前缘和后缘空泡的脱落均对翼型阻力产生影响,但前者影响更大,随空化数的降低,脱落现象逐渐局限于后缘部分,使翼型所受阻力的波动大为减弱。  相似文献   
46.
为了分析射流放水阀内部的非定常不可压粘性流场,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求解了以逆变速度为参数的不可压N-S方程和压力椭圆方程。计算采用了基于隐式SMAC格式的有限差分格式。在这种格式中,非定常流场的速度是通过使用Crank-Nicholson格式,并在每一时间步处以牛顿迭代的方法得到的;而压力椭圆方程是通过使用Tschebyscheff SLOR格式并交替改变计算方向而求解。通过使用交错网格和迎风差分,诸如改进的QUICK格式;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和数值不稳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计算结果和实验观察得到的流动图谱对比表明,二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7.
绕振荡水翼流动及其转捩特性的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钦  王国玉  黄彪 《力学学报》2014,46(1):60-69
通过对比标准k-ω SST 湍流模型和基于标准k-ω SST 湍流模型修正的γ-Reθ 转捩湍流模型对绕振荡NACA66 水翼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水翼振荡过程的水动力特性和流场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与标准k-ω SST 湍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相比,基于标准k-ω SST 湍流模型修正的γ-Reθ 转捩湍流模型能有效预测绕振荡翼型流场结构和水动力特性,捕捉流场边界层发生的流动分离和转捩现象;绕振荡水翼的流动过程可分为5 个特征阶段,当来流攻角较小时,在水翼前缘发生层流向湍流的转捩现象,水翼动力特征曲线出现变化拐点;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大,顺时针尾缘涡逐渐形成并向水翼前缘发展;当攻角较大时,前缘涡分离导致动力失速,水翼的动力特征曲线出现大幅波动;水翼处于顺时针向下旋转阶段,绕水翼的流动状态逐渐由湍流过渡为层流.   相似文献   
48.
空化紊流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空化紊流流动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计算了射流放水阀内部的空化流动现象。该模型基于均相平衡模型和液相与汽相传输方程,基本方程采用N-S方程,空化模型采用Kunz等提出的汽液质量转换模型。紊流封闭采用标准的κ-ε素流模型;稳定流动计算采用扩展的SIMPLE压力修正方法,非稳定计算采用PISO算法。为评价该数值模型,计算了绕射流放水阀的空化流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说明该流动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