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数理化   3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利用三维荧光-紫外光谱表征了荧光猝灭剂的赋存状态,当样品体系中存在Fe(Ⅲ)的情况下,胡敏酸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而其紫外光谱基本不受影响。考察了胡敏酸荧光强度I值(Ex/Em=300 nm/510nm)和紫外吸光度A值(UV300)的变化,I/A比值越小,说明水样中猝灭剂Fe(Ⅲ)浓度越高。当胡敏酸为10,15和20 mg·L~(-1)时,根据Stern-Volmer公式I/I_0=1-f_c×K_c×[c]/(1+K_c×[c])以及拟合函数I/A=f×[k/(CFe~(3+)+c)+b],拟合得到荧光猝灭常数K_c=1.08~1.15,比例系数f_c=1.10~1.14之间,胡敏酸荧光强度值与吸光度比值(I/A)及铁离子浓度(C_(Fe~(3+))相关曲线系数f=0.83~1.19,k=587.19~612.19,c=0.87~0.92,b=-87.09~-46.36,拟合曲线相关性R~2均为0.99。Stern-Volmer公式描述了Fe(Ⅲ)对胡敏酸荧光的猝灭作用,但实际样品测定时难以获得无猝灭剂时的荧光强度I_0。基于荧光强度I_0与紫外吸光度A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比值I/A与Fe(Ⅲ)浓度c的拟合函数亦可以反映Fe(Ⅲ)对胡敏酸荧光的影响。利用拟合公式预测城市污水厂及纳污河流样品的树脂分离富集液中铁离子浓度,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实际测量值相比,铁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铁离子浓度大于0.4 mg·L~(-1)时)预测结果较好,可以判断猝灭剂的存在及相应浓度。  相似文献   
52.
应用英国Edinburgh FLS920P型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对日落黄与诱惑红溶液进行荧光光谱的实验测量,得到日落黄荧光峰在420 nm,诱惑红荧光峰在432 nm。进一步,应用Gaussian 09W软件构建日落黄分子与诱惑红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完成对两种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优化和计算。优化过程中,采用MPWK泛函和6-31g(d)基组;计算过程中,采用B3LYP泛函和6-311g(d,p)基组。考虑到溶剂效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引入了极化连续介质模型,最后计算得到日落黄的荧光峰在435 nm,与实验所得有3.57%的相对误差;计算得到诱惑红荧光峰在443 nm,与实验所得有2.55%的相对误差,两种分子荧光峰的相对误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计算合理。在分析光谱特性时,发现两种分子荧光峰的产生与分子内电荷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3.
为了多层面探讨共培养微环境诱导法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样分化的可行性,取第3代MSCs与原代心肌细胞(CMs)进行共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诱导1周后的MSCs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诱导的MSCs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α-肌动蛋白(α-actin)、Nkx-2.5和GATA-4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别检测诱导组和对照组的代谢产物。诱导1周后的MSCs形态呈心肌样改变,cTnI、α-actin、Nkx-2.5和GATA-4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显示诱导的MSCs代谢物向CMs转变趋势明显。通过多元和单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变量,根据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比对结果,最终确定12种差异代谢物。与未经诱导的MSCs相比,经诱导的MSCs与CMs中变化趋势相同的差异代谢物有7种,变化趋势不同的差异代谢物有5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形态、基因、蛋白质还是代谢层面看,MSCs通过与CMs间接接触共培养后均发生了心肌样改变,但是与CMs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4.
熊晓丹  孙丹  伍晓春 《化学教育》2016,37(17):66-68
Fe(OH)3胶体的制备是中学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过程需要加热而耗时较长。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使用MgO可促进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该方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无需加热,实验成功率高及实验现象明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非常适合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  相似文献   
55.
景区游憩价值的评估可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对游憩价值评估方法中旅行费用法的发展、存在问题和模型进行了阐述, 总结了国内外旅行费用法研究的不足之处, 并结合旅行费用法传统模型(ITCM和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模型(TCIA)提出区域旅行费用区间分析(ZTCIA)模型. 为验证改进模型的实用性, 运用ZTCIA和ITCM模型评估了普陀山游憩价值, 2种模型的评估值分别为134.75亿元与135.95亿元, 从评估步骤上看, 2种模型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因此, 最终将平均值135.35亿元作为普陀山2014年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56.
国家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装置"混合磁体的外超导磁体采用了管内电缆导体(CICC)方案,CICC超导接头就成为建设强磁场装置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混合磁体的结构和工作模式,我们设计了两种新型结构、满足不同连接需要的CICC导体超导接头,并对研制的超导接头样品在4.2K低温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其各项性能满足了稳态强磁场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的工作要求.本文将主要介绍该超导接头的设计方案以及整个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57.
张玉杰  伍莹莹 《应用声学》2014,22(9):2789-2790,2800
针对目前地下停车场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方式单一,缺乏智能化的停车位引导以及停车场内照明、通风、泵站设施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NX的地下停车场智能监控及车位引导系统;通过将各个KNX节点设备挂载到KNX总线上,构建KNX系统,通过挂接在KNX总线上的智能终端实现对整个地下停车场的监控与管理,即实现对停车场照明、通风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以及车辆检测、车位检测以及车辆进入车位的智能引导功能;经实践验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58.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三维周期波纹流道中的流体性能,并采用Webb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比较了不同波纹宽度的波纹流道的阻力因子ef、传热因子eNu和能效因子η的值,结果表明三者都随Re的增大而增大,波纹宽度最小时能效因子η最大。流体在波纹流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截面上产生二次流,随着Re增大,二次流增强,阻力增大,温度边界层减薄,温度等值线分布变得不均匀,传热增强。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跟踪技术分析了不同Re下,流体粒子在波纹流道内的运动轨迹,绘制了不同周期出口流体粒子的庞加莱截面图,结果表明流体粒子在波纹流道中被反复拉伸和折叠,增加了流体粒子的接触面积,提高混合效率,强化了传热。  相似文献   
59.
伍建春  孙华  李振亚 《中国物理 B》2009,18(11):5061-5065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on clusters of finite siz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ize and current-path structure on magnetotransport in spatially-confined samples. Magnetotransport networks are established and calculated based on fractal structures including Koch curves and percolation backbones extracted from regular lattices. The structure pattern of clusters is sh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gnetotransport behaviours by affecting the magnetoresistance fluctuations due to spin disorder in the systems of small size, which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magnetotransport by the design of current-path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60.
施信波  高海洋伍青 《化学进展》2009,21(12):2651-265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不同催化体系合成具有不同支化拓扑结构聚烯烃的研究进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乙烯自由基聚合和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希小烯烃共聚来合成支化聚乙烯。其中,原位共聚法可合成得到具有不同支化度、不同支链长度的支化聚乙烯。新发展起来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催化单一乙烯合成出支化、超支化,甚至是树枝状等一系列不同拓扑结构的聚乙烯,而且可以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得到末端功能化聚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