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10篇
  免费   3615篇
  国内免费   2487篇
医药卫生   4281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1077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210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042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1483篇
  2014年   1813篇
  2013年   2313篇
  2012年   3462篇
  2011年   3622篇
  2010年   3418篇
  2009年   2972篇
  2008年   3118篇
  2007年   2872篇
  2006年   2748篇
  2005年   2059篇
  2004年   1496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799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探讨Ki67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一种新的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在13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细胞涂片中的表达,同时取40例宫颈炎患者作对照,并与病理学及HPV分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Ki67在宫颈炎、CINⅠ、CINⅡ~Ⅲ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3/40)、60%(30/50)、87.5%(42/48),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在宫颈炎、CINⅠ、CINⅡ~Ⅲ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8/40)、66%(33/50)、91.7%(44/48),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表达与HPV感染在CINⅠ组、CINⅡ~Ⅲ组中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分别为0.63、0.66(P0.01)。结论 HPV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检测Ki-67可作为筛查宫颈病变、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及应用。方法从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的实施过程及应用2个方面分析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临床护士实际使用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结果临床护士对个人数字助理(PDA)使用满意度得分为(2.99±0.91)分,静脉输液扫描率维持在50%左右,2013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比2012年下降20%。结论 PDA可正确核查患者身份,通过改变培训模式、满意度调查、品管圈活动、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能进一步提高使用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5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5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及9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 PCT 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 PCT 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 PCT 水平高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诊断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灵敏度为和特异度分别为72.0%、89.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PCT 检测可以为临床早期准确区分前列腺炎的性质,以及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级。方法对2013年1~12月间171例行PK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前列腺体积将患者分为3组:<40mL(A组)、40~79mL(B组)、≥80mL(C组),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共有3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43例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4/171),其中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1.5%(3/26)、B组20.7%(18/87)、C组22.4%(13/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5,P>0.05)。43例次并发症中,Ⅰ级22例次、Ⅱ级16例次、Ⅲa级1例次、Ⅳa级3例次、Ⅳb级1例次,无Ⅲb级和Ⅴ级(死亡)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不需要处理或不需要介入治疗的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占绝大多数(88.4%),而ClavienⅢ级(2.3%)及ClavienⅣ级(9.3%)并发症较少见,无ClavienⅤ级并发症。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成功地应用于PKRP术后并发症的分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人工腱索结合二尖瓣成形环行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二尖瓣脱垂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间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收治58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53.7±14.3)岁。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线(PTFE)为人工腱索加二尖瓣成形环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单纯前瓣或后瓣成形术47例,前、后瓣同期成形术1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本组3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余55例患者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显示,48例患者二尖瓣无或仅有微量反流,7例有轻度反流。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心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TFE人工腱索结合人工二尖瓣成形环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是有效、可靠的技术,早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计算术后6、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8.8分±1.0分,术后6个月为12.8分±1.6分,术后12个月为13.2分±1.4分,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56.6%±9.8%和57.9%±10.1%。术后3个月31例(86.1%)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36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12例腰骶部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髂固定手术,术前存在骶神经损伤症状者同时行骶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摄X线片及重建CT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残余疼痛进行评估,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调查表对患者术后骨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行走能力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评分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M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例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VSD引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例术前有骶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予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手术3个月后逐渐好转。结论 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是一种坚强的三维固定系统,能够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是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初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法制备载有印度墨水和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相偶联,制备出靶向VEGFR2高分子造影剂(Vi-PFH-PLGA)。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特性、体外寻靶能力及双模态显影效果,并与非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进行比较。结果所制备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565.5±15.6)nm,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到抗体成功的连接到造影剂表面,流式细胞仪测得抗体微球连接率为99.72%,体外寻靶能力实验显示较多的靶向造影剂呈花环状牢固的聚集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而非靶向组和抗体干预组未见造影剂与HUVEC的特异性结合。体外光声/超声显影实验显示,经脉冲激光辐照后,靶向造影剂组可检测到明显的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与非靶向造影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出靶向VEGFR2的光声/超声双模态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与HUVEC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结合能力且具备较好的光声/超声双模态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苯代谢物氢醌( HQ)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XPD)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15、30和60μmol/L HQ溶液重复处理K562细胞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能力,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检测XPD甲基化水平;观察各组细胞存活率及甲基化率。结果:HQ 0、15、30、60μmol/L 处理后,K56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85.46±0.60)%、(63.46±7.02)%和(51.20±6.49)%,15μmol/L 组与0μmol/L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0μmol/L和60μmol/L组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PD基因甲基化水平分别依次为1.03%(3/290)、0.34%(1/290)、0.34%(1/290)和0.70%(2/290),15、30、60μmol/L组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P>0.05)。结论:HQ对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细胞中XPD基因甲基化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