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10篇
  免费   3615篇
  国内免费   2487篇
医药卫生   4281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1077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210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689篇
  2017年   1042篇
  2016年   800篇
  2015年   1483篇
  2014年   1813篇
  2013年   2313篇
  2012年   3462篇
  2011年   3622篇
  2010年   3418篇
  2009年   2972篇
  2008年   3118篇
  2007年   2872篇
  2006年   2748篇
  2005年   2059篇
  2004年   1496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799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61岁,平均38.6岁。根据Tile分型,B1型8例,B2型16例,B3型5例,C1型7例,C2型3例。B型和部分C1型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C1型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因定。C2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再前方入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湿肺1例,神经牵拉伤1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按Mears术后影像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1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1例。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7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远期疗效好,极大地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短发夹RNA(shR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增殖,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有关机制。方法 构建TGF-β1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体外培养HK2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表达TGF-β1shRNA的pcDU6质粒载体(pcDU6-A1-A2和peDU6-B1-B2)分别导人实验组细胞。用HSA(5g/L)刺激HK2细胞12h或24h。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RT-PCR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TGF-β1、CTGF和FNmRNA的表达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及FN蛋白质水平。结果 HK2细胞在HSA刺激下,其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培养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与pcDU6空载体组比较,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干扰组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TGF-β1shRNA转染HK2细胞后12h或24h,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和FN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HK2细胞增殖被部分抑制(P〈0.05)。在细胞增殖、TGF-β1、CTGF及FN基因表达方面,TGF-β1shRNA干扰组组间比较,以及pcDU6空载体转染组与HSA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能够明显抑制HSA刺激下HK2细胞增殖、TGF-β1、CTGF和FN基因的表达。HSA刺激HK2细胞增殖及CTGF和FN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TGF-β1介导。  相似文献   
93.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位硬膜外阻滞已广泛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及双上肢等多类手术中.但高位硬膜外阻滞易致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阻滞,影响肺通气功能和呼吸方式,故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以0.375%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可引起PaCO2上升[1],SpO2明显下降[2],其危险性显著增加.多少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适宜呢?为此,本研究以0.25%与0.125%两种浓度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两者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揭露胡永才虚假文章的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方法:对“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的课题设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统计方法及论文写作等内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课题设计违背了科研原则,观察组与对照组处理因素随意性太大,效应指标缺乏可信性,诊断依据不标准,统计学概念不清,论文写作不规范。结论:论文内容失真,不能代表总体样本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MRCP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证实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MRCP诊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95.3%(41/43),阳性预测值97.6(41/42),假阴性率为4.54%(2/44),假阳性率为2.27%(1/44)。总诊断准确率为95.2%(60/63)。MRCP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8%(61/63)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ERCP和PTHC检查3.2%(2/63)。直接胆道造影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2.2%(14/63)的患者中。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合并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5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与未合并颈椎病的ALS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与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S可以并合颈椎病,颈椎病对ALS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对福安市恶性肿瘤死亡率10年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该市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为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及制定卫生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d应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 bound to 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 A、C组术后3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d和14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及他可莫司(FKS06)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建立离体肾脏模型。对照组将离体肾脏置于常规4℃ UW保存液中;实验组在上液中加入FK506,分别检测肾脏保存2、4、8、16h后bcl-2蛋白、bcl-2m RNA表达。结果实验组4、8、16h后bcl-2蛋白、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减轻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近年来其非造血生物作用逐渐引起关注,EPO具有组织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涉及多种不同组织和细胞,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重要、关键的课题。EPO对心肌保护的作用近两年已渐有报道,这无疑为临床心肌保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现就EPO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