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00篇
  免费   5282篇
  国内免费   4161篇
医药卫生   65843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1030篇
  2022年   2526篇
  2021年   3238篇
  2020年   2329篇
  2019年   1876篇
  2018年   2118篇
  2017年   1791篇
  2016年   1748篇
  2015年   2729篇
  2014年   3365篇
  2013年   2771篇
  2012年   4159篇
  2011年   4664篇
  2010年   2692篇
  2009年   2239篇
  2008年   2845篇
  2007年   2885篇
  2006年   2860篇
  2005年   2854篇
  2004年   1881篇
  2003年   1748篇
  2002年   1501篇
  2001年   1207篇
  2000年   1285篇
  1999年   1336篇
  1998年   899篇
  1997年   850篇
  1996年   657篇
  1995年   617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95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230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35年   4篇
  19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对12例高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Immutol诱导大鼠心脏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受体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n=6);DMSO组(n=6),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给药至移植物停搏;Immutol组(n=6),使用Immutol给药至移植物停搏;环孢素(CsA)组(n=10),使用CsA给药20 d后停药;联合实验组(n=13),使用Immutol给药60 d后停药,CsA给药20 d后停药。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 γ的含量,以及心脏组织的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实验组心脏移植物可长期存活,存活时间>180 d,均可诱导产生免疫耐受。联合实验组术后39 d心脏移植物的病理评分明显低于CsA组(P < 0.05)。联合实验组术后9、39 d血清IL-10和IFN- γ含量均明显高于CsA组(均为P < 0.05),联合实验组IL-10和IFN- γ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联合实验组术后39 d IDO和Fgl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CsA组(均为P < 0.05),联合实验组术后IDO的mRNA表达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联合实验组术后180 d Fgl2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后9、39 d(均为P < 0.05)。结论  Immutol联合CsA可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停药后可诱导移植物长期存活,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93.
许文犁  郎韧  李先亮  贺强 《器官移植》2019,10(3):278-282
肝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措施,而如何让移植受者获得免疫耐受状态则是肝移植科医师追求的最终目标。了解最新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经验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免疫耐受,从而为移植受者制定更加妥善的治疗方案。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的内容,从临床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诱导方案的制定及寻找合理的免疫状态的相关监测指标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肝移植治疗肝昏迷受者的疗效并总结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肝移植治疗的22例肝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受者的围手术期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术中受体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早期血药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受者生存情况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受者的手术时间为8(6~12)h,供肝热缺血时间为4(2~6)min,冷缺血时间为7(5~10)h,术中受体无肝期为80(55~120)min,术中出血量为1 139(400~4 000)mL,术中输血量为1 440(0~3 600)mL。受者术后1周左右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波动于6~11 ng/mL。术后6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严重感染2例、脑出血引起严重脑水肿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肝昏迷受者移植术后1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为82%和77%。结论  肝移植能够显著提高肝昏迷受者的生存率。术前降血氨、术后控制感染、改善肾功能以及根据免疫状态制定精准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刘子希  李先亮  贺强  朱继巧 《器官移植》2019,10(6):724-726, 734
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所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受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诱导器官移植术后免疫耐受是移植科医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研究发现,调节性B细胞(Breg)在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泌颗粒酶B(GrB)的Breg(GrB+Breg)的发现和特点、GrB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GrB+Breg在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GrB+Breg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4年12月至2014年3 月收治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男8 例,女7 例,发病中位年龄44岁。肿瘤位于胰头部8 例,胰体尾部 6 例,钩突部 1 例。肿瘤直径 3~18cm,平均直径 6.67cm。患者出现黄疸者少,肿瘤标志物多不升高。出现术前转移者6 例,12例行根治性切除,3 例行保守治疗。术前及术中均不能正确诊断,最终诊断需要靠术后病理或穿刺,行抗胰蛋白酶、抗糜蛋白酶检测均阳性。术后化疗多以吉西他滨为基础。平均生存期20.6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特点比较特殊,且现倾向于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折叠式人工玻璃体(FCVB)对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体外缓释作用的研究,为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实验在透皮仪中进行,将4 mL浓度为3 μg/ml的NGF注入FCVB,浸没于含15 mL无菌水的小烧杯中,收集30 min、1、2、4、8和12 h FCVB外的缓释液,用分光光度法制作NGF溶液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NGF的浓度,吸收波长定为280 nm。结果实验数据显示,FCVB能够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结论FCVB能够在体外物理缓释NGF,并且缓释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增长。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CVB能否建成眼内药物缓释系统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相应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自发耐受[Brown Norway(BN)→Lewis,耐受组,n=6]和急性排斥反应(AR)(Lewis→BN)大鼠肝移植模型,AR模型大鼠中实验组进行tolDC回输(tolDC组,n=6),对照组不进行干预(AR组,n=6)。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对各组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  AR组大鼠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移植肝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结构紊乱,生存时间7~14 d;tolDC组与耐受组大鼠移植肝组织基本正常,最长生存时间超过100 d。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CD11+mDC水平均下降(均为P < 0.05),且CD11+mDC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 < 0.05)。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中pDC水平均升高(均为P < 0.05),同时pDC表面的MHCⅡ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 < 0.05)。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均升高、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 < 0.05)。结论  作为tolDC亚群,mDC和pDC在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发生过程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  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阳性(11%),术前未行特殊预处理,手术当日及术后予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早期受者康复顺利,术后13 d出现胸闷、气促,并呈进行性加重,迅速进展为Ⅰ型呼吸衰竭,PRA Ⅰ类上升为58%,并出现dnDSA,其位点为A24:02,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为2 110,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指南,拟诊为(可能)AMR。予血浆置换、蛋白A免疫吸附、糖皮质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后,PRA及DSA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d DSA MFI值为0,受者临床情况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消失,气促逐渐缓解,呼吸衰竭纠正,肺部渗出影逐渐吸收;术后45 d,受者完全康复出院。随访1年,受者状态良好,生活质量与同龄健康人相同,PRA Ⅰ类为5%,Ⅱ类为阴性,未出现DSA。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去除受者循环血液中的DSA,减轻靶器官损害,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针对肺移植术后AMR,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联合免疫吸附,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早期生存组(110例)和早期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与MELD-Lac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的最佳截取值,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53 [95%可信区间(CI) 0.515~0.792]、0.648(95% CI 0.514~0.781)、0.809 (95% CI 0.718~0.900),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09、18.09、19.97,约登指数分别为0.398、0.380、0.525,灵敏度分别为0.680、0.680、0.840,特异度分别为0.720、0.700、0.690。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大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能力一般,而术后首次MELD-Lac评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更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