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67篇
  免费   7808篇
  国内免费   4889篇
医药卫生   87664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92篇
  2022年   2452篇
  2021年   2998篇
  2020年   2729篇
  2019年   1377篇
  2018年   1538篇
  2017年   2204篇
  2016年   1714篇
  2015年   3128篇
  2014年   3971篇
  2013年   5016篇
  2012年   7222篇
  2011年   7407篇
  2010年   6858篇
  2009年   5911篇
  2008年   6076篇
  2007年   5669篇
  2006年   5168篇
  2005年   4049篇
  2004年   2725篇
  2003年   2412篇
  2002年   1880篇
  2001年   1675篇
  2000年   1286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残余病灶、术后未复发病变区、残腔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数值(rCBF、rCBV、rPS)],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复发残余组10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升高,rCBF值为1.99±0.72,rCBV值为2.57±0.79,rPS值为10.79±5.85。未复发组11例,CBF值及CBV值均降低,rCBF为0.36±0.99,rCBV为0.76±0.41。8例PS值接近正常值,3例术后早期CT灌注检查PS值较明显升高,8~10个月再次复查PS值接近正常。术后残腔2例,CBF值略降低,CBV值略升高,PS值较明显升高。胶质瘤术后复发残余组与术后未复发组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脑组织区域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病例组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确定肿瘤术后是复发残余还是未复发上有重要价值;PS值大小能较准确反映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但在鉴别肿瘤术后为复发残余还是残腔上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
谷氨酰胺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中早期经静脉应用谷氨酰胺(glutamine,Gl)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Gln组),Gln组进行Gln治疗(100mL/d,共7d)。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质量、白蛋白、谷胱甘肽(GSH)、握力的变化和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体质量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蛋白、握力和GSH Gl治疗后非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白蛋白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握力和GSH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Gln组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28.6%,P〈0.05)。结论在危重病患者疾病早期通过静脉途径外源性地补充Gln,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使患者血浆中的GSH水平增高,加强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了患者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26例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横韧带损伤,23例有神经损害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椎弓环及侧块不同部位骨折,寰齿间距(ADI)为4.7mm。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余21例行颈椎后路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成功,另1例失败再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断裂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诊断以ADI为主、并结合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对于可能存在寰枢椎不稳或已有横韧带损伤且存在典型神经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行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65.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5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行足背双切口减压4例,足底内侧减压9例,足内外两侧减压2例。1周后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结果:15例随访9~24个月,12例恢复佳,足运动感觉正常;2例有足底感觉减退、足趾麻木;1例遗留前足挛缩、无力,足趾麻木。无爪形趾及功能障碍者。结论:足损伤后,Whiteside法测定组织间隙压力是诊断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时足部如有骨折、血肿者,骨筋膜室减张切口,宜选择足底内侧切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7.
腹腔镜手术时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组:UTI治疗组,在手术前和术后第1、2、3天给予UTI20万U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肝肾功能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肌酐(C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U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第5天两组ALT、AST和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毕、术后第1、3天C组肿瘤坏死因子(TNT-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U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时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冠状动脉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伟  张供 《医学综述》2006,12(10):630-632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绝大多数属于先天性畸形,极少数可由后天因素引起。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向有关心腔、血管异常分流,导致引流部位负荷加重、瘘远端心肌缺血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目前,绝大多数冠状动脉瘘已能由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并可经内科介入技术或外科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69.
①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住院卫生服务的状况及影响因素。②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 416人进行问卷调查,用住院率来反应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③结果总住院率为33.29‰,男性住院率为27.39‰,女性住院率为39.29‰,女性高于男性。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慢性病,但主要是年龄、慢性病的影响。66.93%的患者住在县级医院,23.62%的患者住到市级以上医院。④结论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卫生政策和办医形式,以满足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人食管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45例重度慢阻肺的病人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进行开胸食管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戒烟、胸部理疗、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化痰、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氧疗;术后硬膜外镇痛、早期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病人予以呼吸支持。结果 术中3例出现低氧血症。术后所有病人Pa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例出现肺部感染,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例通过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支持,2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酸碱平衡紊乱使用盐酸精氨酸治疗。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重度慢阻肺病人并非开胸食管切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严格的术后管理可减少和控制术后急性发作,有助于确保此类病人的围手术期安全和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