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30篇
  免费   7559篇
  国内免费   5653篇
医药卫生   93842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018篇
  2022年   2137篇
  2021年   3756篇
  2020年   3066篇
  2019年   2366篇
  2018年   2555篇
  2017年   2609篇
  2016年   2265篇
  2015年   3642篇
  2014年   4838篇
  2013年   4926篇
  2012年   7050篇
  2011年   7540篇
  2010年   5639篇
  2009年   4901篇
  2008年   5336篇
  2007年   4976篇
  2006年   4795篇
  2005年   4213篇
  2004年   2928篇
  2003年   2556篇
  2002年   2092篇
  2001年   1527篇
  2000年   1326篇
  1999年   1132篇
  1998年   706篇
  1997年   650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403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进行40次腹部异位心脏移植。采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 EL)技术检测移植心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并计算移植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移植心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心肌细胞;移植后第3、5d,塞来昔布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3±0.42和3.28±2.42;对照组分别为2.35±1.51和11.35±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心脏移植急性排斥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塞来昔布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2.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73.
CT定位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以来在cT定位引导下。采用WE7568集束电极射频肿瘤消融仪。用集束电极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每针次温度75~95℃左右维持10min或15min.结果78例病人经CT引导行射频消融80例次,绝大多数病灶(77.4%)复查CT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CT值下降30~37,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CT定位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对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明显,对晚期肺癌、多发性肺转移瘤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徐珽  李天平  马音  唐尧 《华西医学》2006,21(4):803-804
目的:分析传统模式下医院药品供应情况,试图建立快速、高效的药品采购模式。方法:以华西医院4周的药品计划和入库记录为基础信息,对基础信息中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目前传统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模式下,医院药品供应有集中性和延迟性的特点。结论:传统的药品采购模式已不能适应医院需求,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网上药品采购,是实现药品供应快速、高效的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75.
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1岁,平均47.5岁;受伤时间4~12d;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8例;受伤椎体:T112例,T122例,L15例,L23例;术前后突角11°~35°,平均24°;术前椎管占位率39%~85%,平均64.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正常的47%。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3个月。脊柱后突角平均恢复20°,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6%,椎管占位率平均恢复至7%。2例人工骨椎体内充填不足;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高度变低及生理弧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及2例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椎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6.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足反映人体生命信息和心脏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同前,尢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等,以便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1-2].  相似文献   
77.
2003~2005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斌  夏永华  方子正 《安徽医药》2006,10(7):539-540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该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该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但使用有集中现象,用药金额2004年有所下降,目前最常用的是酮替芬、西替利嗪、羟嗪和氯雷他定等。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多研制开发出长效、安全、经济的抗组胺药,以满足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78.
树枝状静脉移植在手部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掌严重碾挫伤应用血管移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手掌碾挫伤伴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树枝状浅表静脉倒转后多级移植修复缺损的手掌动脉,同时对缺损皮肤一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术后12例创面全部Ⅰ期愈合,手指血循环好。术后随访3~22个月,手功能评定: 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手掌恢复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能完成手指的捏、握、对掌和对指功能。结论对严重的手掌毁损伤,利用树枝状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的血管,能获得较好的手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来评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 ,探讨D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 2 0例年龄相似的健康者 ,应用DTI技术对二尖瓣环室间隔侧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 (PW)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PW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及E/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DTI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 ,峰值速度Ea、Aa及Ea/Aa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PW、DTI两组相同部位间比较 ,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比常规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