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附睾或睾丸精子抽吸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无精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无精症患者配偶进行超排卵治疗30个周期,获卵当日从患者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进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果:共获卵325个,受精136个,受精率为53.1%,临床妊娠率为36.7%。结论:应用附睾、睾丸精子抽吸进行ICSI,为无精症患者提供生育机会。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刘入围排卵期卵泡内卵泡液生化物质的分析并与血清相应物质水平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卵泡液的形成与休液循环的关系,了解卵子生长的必需要素,为IVF-ET工作中IVM培养液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50型)对22例在本中心接受ART女性的卵泡液及血清中的8种酶、7项脂类及蛋白质、葡萄糖等25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卵泡液中有13种生化物质与血清含量无差异(P>0.05),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明显低于血清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LDL-C、APO-B、LP(a)等脂类在卵泡液中含量甚微,有的几乎为零;AST、LDH、CK-MB水平升高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卵泡液内的生化成份主要来源于血清,证明卵泡液的形成与体液微循环密切相关,可为在体外培养配制或改进更适合卵子(特别是未成熟卵子)生长的培养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近二十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我国在生殖医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8年北医大附三院报导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1996年广东中山医科大附一院报导了中国大陆首例卵母细胞单精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改良低渗膨胀实验(HOS)筛选活精子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比较改良HOS和形态学法筛选精子行ICSI后2组患者的受精率、妊娠率。结果改良HOS行ICSI可获得更高的受精率、妊娠率。结论改良HOS较形态学法筛选活精子行ICSI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5.
1 临床资料王某 ,女 ,2 5岁 ,结婚 3年余 ,继发不孕 3年 ,男方多次查精液 :精子数量少 ,活动力低下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无好转。 2 0 0 0年 8月查精液常规 :精子计数 15× 10 6/ml,活动力Ⅰ级、活动率 35 %。女方检查正常 ,诊断其丈夫为少弱精 ,要求行卵母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及胚胎移植。女方体检 :T 36 .6℃ ,P72次 /min ,R2 0次 /min ,BP15 /9kPa。一般情况好 ,心肺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 :子宫后位、常大、活动。于2 0 0 0年 8月 16日行超排卵治疗 ,女方月经第 2天用GnRHα降调 ,月经第 15天用Metrodin …  相似文献   
3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由于大量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率逐年增加。本院2000年4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中、重度OHSS患者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严重精液异常的冻融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比较。方法采用甘油-卵黄作为精子保护剂对15份再次取出的精液标本进行冻存。应用ICSI技术治疗,观察其受精、卵裂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冷冻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改变。结果冻融精子的受精率为62.7%,卵裂率为93.6%,新鲜精子的受精率为62.2%,卵裂率为94.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扫描显示,新鲜精子头部结构完整,质膜、顶体及尾部均未见明显变化。冻融精子的改变,主要局限在其头部的质膜与顶体膜变皱,破裂甚至丢失,中段线粒体肿胀或破坏,基质密度降低等。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微创取精术获取的精子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治疗不射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不射精症患者按获取精子的方式不同分为2组。附睾精子组31例,采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组5例,经PESA术未获得精子而进行睾丸精子获取术(TESE)。2组患者均行ICSI治疗。观察2组受精、卵裂、优质胚胎及临床妊娠等情况。结果 36个例患者共获得MⅡ期卵子403个,其中附睾精子组342个(84.8%),总受精率为76.3%(261/342),卵裂率为95.0%(248/261),优质胚胎率为47.9%(119/248),获得临床妊娠率为41.9%(13/31);睾丸精子组获得MⅡ期卵子61个(15.1%),总受精率为68.8%(42/61),卵裂率为92.9%(39/42),优质胚胎率为48.7%(19/39),获得临床妊娠率为40.0%(2/5)。2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微创取精术联合ICSI治疗不射精患者的生育问题是安全有效的。不射精患者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具有相同的受精和获得优质胚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近二十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我国在生殖医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8年北医大附三院报导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1996年广东中山医科大附一院报导了中国大陆首例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试管婴儿诞生,2000年广东中山医科大附一院报导了国内首例种植前诊断(Preimdantation Genatic Diagnosis,PGD)试管婴儿诞生。江西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现有的助孕技术还远不能满足人数众多的不育夫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各胚胎形态学参数在评估胚胎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胚胎形态学参数与未植入胚胎之间的差别和两组各参数评级构成比。结果卵裂球数、碎片的量和各参数评级构成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形态学评分系统对预测胚胎植入潜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