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医药卫生   7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南派藏医药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南派藏医药起源于四川省甘孜州,善用草药,有突出特点。目前南派藏药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采挖使藏药资源蕴藏量大幅度下降,藏医技术人才缺乏,藏药成方秘方多,但商品化程度低,藏药生产厂规模小、剂型单一、产品质量低。发展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GAP生态种植园,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藏药材资源,改善制药工艺,增加藏成药剂型,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42.
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泡囊丛枝菌根(AM)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组分的影响,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土壤环境变化。方法:通过含5个重复的盆栽对照实验,比较施加AM真菌Glomus m osseae(GM)后,苍术生物量、挥发油成分及根际区土壤养分、有机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苍术对AM依赖性达到245%。t检验表明,VA组苍术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根茎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AM组与CK组苍术挥发油中归一化百分含量相对较大的主要组分基本没有差别;③土壤养分检测表明,AM组根际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CK组;④GC-MS分析发现,AM组和CK组土壤有机质变化不完全相同,表现为AM组的组分5,6比CK组高,而CK组的组分9~11比AM组高;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B iolog检测发现,AM组的AWCD值在整个温育过程中始终高于CK组,在反应192 h后,AM和CK 2组土壤的AWCD值分别达到0.66和0.46。t检验表明,72 h和168 h时AM组和CK组的微生物shannon及M cIntosh s均匀度基本一致,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M cIntosh s多样性指数在72 h差异不明显,而168 h AM组均高于CK组(P<0.05)。结论:接种AM真菌,能促进了苍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及代谢活性,影响苍术根际区有机质组成,从而显著促进苍术的营养生长,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苍术挥发油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43.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苍术原植物之一[1]。茅苍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挥发油,药效结果表明总挥发油中的β-桉叶醇为健脾的有效成分之一。曾报道[2]以南京茅苍术栽培品挥发油的含量研究茅苍术最佳采收期及最少生长年限。本研究以总挥发油及β-桉叶醇作为衡量茅苍术质量的指标,对茅苍术不同年限及同一年限不同生长期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为湖北人工种植茅苍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1仪器  相似文献   
44.
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管花肉苁蓉的4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12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87条。野生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27.59,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19.54~25.29,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为25.29。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13.79和11.49。用UPGMA法聚类可知,4个野生居群聚为一类,2个人工栽培居群聚为一类,表明野生居群与人工居群间已发生了遗传分化。结论:栽培管花肉苁蓉遗传背景单一,再次强调野生管花肉苁蓉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观察了血府逐瘀汤中药对川芎和赤芍合用及川芎、赤芍单用对高脂大鼠血症降脂、抗氧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药合用及单用均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对高密度脂蛋白没有影响。提示在降脂作用方面 ,两药没有协同作用。川芎、赤芍分别单用 ,对MDA活性及NO的释放均没有影响 ,但合用血清MDA活性降低 ,NO释放增加 ,与高脂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 :两药在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 ,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 :了解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产地茅苍术根茎及生长地土壤中15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发现道地产区茅苍术药材中镍的平均含量高于其他茅苍术的 3倍以上 ,其对钙的吸收有富集作用 ;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茅苍术及土壤中无机元素元素的含量不相关。结论 :茅苍术主要是通过主动吸收调控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 ;同时发现茅苍术对铁和铬、铁和汞、汞和铬、砷和铅及钴和锶的吸收积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提供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对 4类栽培白芷 (川、杭、祁、禹白芷 )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 (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 ) ,以及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 (黑水当归、芷叶白芷 )进行了香豆素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的香豆素类成分无论在化合物种类还是在含量方面都相当近似 ,而与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差别较大。结论 :从香豆素类成分特征来看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可分为 3个类群 ,即 :①川、杭、祁、禹 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②兴安白芷。③雾灵当归。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48.
中医药抄本总合与类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医药抄本进行梳理。总量为5083种,其中未刻抄本3928种,已属孤本的有3623部;清末前抄本1288种,其中未刻抄本924种;日本抄本227种,其中未刻抄本141种(清末前日本抄本71种,其中未刻抄本48种)。统计收藏中医药抄本种量前10位的国内图书馆,其中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馆藏量合计约占全部抄本总量的45%。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 ,探讨其栽培历史变化以及有关近缘野生植物的演化。方法 :对已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 ,并结合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进行讨论。结果 :各项研究结果与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均较为一致。结论 :①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应是台湾白芷。②建议将雾灵当归处理为兴安白芷的变种 ,定名为A .dahuricavar.porphyrocaulis。③对川 (杭 )白芷和祁 (禹 )白芷不应作分类学上的区分。同时 ,还对中药白芷的使用栽培历史和白芷的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演化关系作出了推断。  相似文献   
50.
苍术不定根诱导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苍术源于菊科苍术属植物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的根茎,其功效为燥湿健脾、驱风散寒、明目[1]。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苍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茅苍术被掠夺性采挖,加之对茅苍术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造成茅苍术资源的枯竭,使其濒临灭绝[2]。目前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资源繁殖并大规模生产其有效成分已成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但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的弊端之一是有效成分的含量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有效成分均为次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