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新风胶囊(XFC)“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分子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XFC的活性成分及靶点,疾病数据库中筛选RA和OA的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绘制XFC治疗RA和OA信号通路。结果:共鉴定103种化合物和217个靶点,槲皮素、蜈蚣素、山柰酚、谷甾醇α1、芒柄花黄素、雷公藤甲素、豆甾醇、山海棠二萜内酯A等11个化合物与≥30个靶基因相关联,其中9个靶基因(STAT3、MAPK14、NR3C1、JUN、FOS、MYC、TNF、RELA和MAPK1)是网络中的核心靶基因。富集分析表明IL-17、TNF、Th17、Toll和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山海棠二萜内酯A、槲皮素、雷公藤甲素、谷甾醇α1、蜈蚣素与NR3C1、FOS、STAT3、MAPK1和TNF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XFC “异病同治”RA与OA的机制与抗炎、免疫调节、减少骨破坏等相关,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2012年6月—2015年10月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期间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回顾性研究。从中医辨证用药、外治法、实验室指标、疗效等方面探讨安微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特色。[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收集上述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辨证用药、外用药、实验室指标、疗效等情况,根据是否使用外治法将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单纯内治组、内外合治组。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中医单纯内治、中医内外合治与血常规、代谢、炎症、免疫学指标、肝肾功能的情况,P0.05或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93例单纯内治组(21%),343例内外合治组(79%)。2)两组患者临床辨证用药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4类,用药总频次以健脾利湿药最高,用药情况所占百分比也以健脾利湿药为主。外治用药主要有芙蓉膏外敷、消瘀接骨散外敷、五味骨疽拔毒散外敷等,以芙蓉膏、消瘀接骨散为主。3)治疗后单纯内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炎症指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血尿酸(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指标C3、C4;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内外合治组患者炎症指标(ESR,hs-CR,α1-AGP)、HGB、PLT、免疫球蛋白A(Ig A)、谷丙转氨酶(ALT)相对于单纯内治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仍无特效治疗方法。西药治疗往往具有较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因其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中医药内外合治RA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对中医内外合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患者6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分化抗原CD40配体(CD40L)表达,魏氏法检测血小板(PLT),ELISA试剂盒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肺功能参数明显降低,PLT、PAF、GMP-140、PDGF、CD40L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肺功能降低的40例,占所有病例的60.61%,肺功能异常率最高为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75)),其次是FEV1/FVC、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25))、呼气峰流速值(PEF)。与不伴肺功能降低的SS组比较,伴肺功能降低的观察组的PLT、PAF、PDGF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S患者FEV1/FVC与PDGF呈负相关,FEF_(25)与CD40L呈负相关(P<0.01),FEF_(50)与PAF、GMP-140呈负相关(P<0.05,P<0.01),FEF_(75)、PEF与PLT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肺功能降低,且肺功能降低与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产物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应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2对患者的中药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①药性频率排名前3的是寒性(123味)、温性(117味)及平性(86味),药味频率排名前3的是苦味(174味)、甘味(163味)及辛味(132味),归经频率排名前3的是肝经(188味)、脾经(117味)、胃经(113味)。②常用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祛风湿药和清热解毒药5类。③核心处方为:陈皮、姜半夏、茯苓、薏苡仁、泽泻、山药、白术、杜仲、麦芽、甘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威灵仙、豨莶草、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④药物两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红花与桃仁、蒲公英与白花蛇舌草、陈皮与姜半夏为关联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3个药对。结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主张以健脾化湿为主,配伍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和清热解毒之法。肝脾胃肾同治,先后天互资,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甘平同补,攻补兼施。中药处方契合病机,配伍严谨,善用药对,效验俱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强直性关节炎(A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关联。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测定423例AS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SPSS21.0对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炎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3)、补体C4(C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谢[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通过SPSS Clementine 11.1 软件Aprior 模块分析实验室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结果:①423例AS患者中,PLT与正常参考值[(125~350)×109 L-1]相比较,升高的有220例(占52.01%),正常的有184例(占43.49%),降低的有19例(占4.49%)。PCT与正常参考值(0.108%~0.282%)相比较,升高的有242例(占57.21%),正常的有181例(占42.79%),降低的有0例。②相关性分析示:PLT与WBC、hs-CRP、IgG、C3成正相关(P<0.01或P<0.05);PLT积与WBC、hs-CRP成负相关(P<0.01或P<0.05);PLT与WBC、hs-CRP、IgG成正相关(P<0.01 或P<0.05);PDW与WBC、hs-CRP、LDL-C成负相关(P<0.01或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PLT的回归分析结果示,“WBC”、“hs-CRP”和“IgG”因素的P<0.05,B<0且OR<1;MPV的回归分析结果示:“WBC”和“C3”因素的P<0.05,B>0且OR>1;PCT的回归分析结果示:“WBC”和“hs-CRP”因素的P<0.05,B<0且OR<1;PDW的回归分析结果示:“WBC”和“TG”因素的P<0.05,B>0且OR>1。④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IgA&C3、WBC&ESR、C4&C3、IgA&C4、WBC&C3关联于PLT升高;其中IgA、C3组合(置信度89.062%,支持度21.122%),WBC、ESR组合(置信度88.506%,支持度28.713%),C4、C3组合(置信度88.235%,支持度22.442%),IgA、C4组合(置信度87.805%,支持度27.063%),WBC、C3组合(置信度87.629%,支持度32.013%)。WBC&ESR、IgM&IgA、IgM&C4、WBC&C3、WBC&CRP关联于PCT升高;其中WBC、ESR组合(置信度87.356%,支持度28.713%),IgM、IgA组合(置信度84.127%,支持度20.792%),IgM、C4组合(置信度84.127%,支持度20.792%),WBC、C3组合(置信度83.505%,支持度32.013%),WBC、CRP组合(置信度82.407%,支持度35.644%)。结论:A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异常改变与免疫炎症、脂质代谢均有关,且AS活动期PLT和PCT的升高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其表达失调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  相似文献   
37.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心理、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发生了紊乱,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中医将本病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  相似文献   
38.
刘健教授在治疗骨关节炎时,重视病因病机的分析,擅于辨证求因,重正虚与外感相合致病,倡导血瘀痰阻发病之因,认为骨关节炎正虚为本,外感为标,正虚以脾肾为主,脾虚湿盛又为发病之关键因素.临证辨证用药特色显著:益气健脾,调痰湿之本;渗湿健脾,除痰湿之标;补肾强骨,固本培正气;理气活血,顺气化瘀滞;清热解毒,妙治热毒痹等.  相似文献   
39.
从“治未病”思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特点,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可有效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或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免疫炎症、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3个主要的病理变化,免疫炎症则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进程的核心阶段,控制免疫炎症是治疗的关键。综述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炎症反应,及健脾化湿通络法干预的研究现状,显示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既具有独特优势,亦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