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后不同时点大鼠脊髓磷酸化cAMP反应成分结合蛋白(p-CREB)含量的变化。方法32只160~180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正常对照,其余24只做成CCI模型。用VonFrey细丝测定大鼠后爪触诱发痛的变化,并于术后7、14和30d处死(n=8),取L4~L6脊髓用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测定p-CREB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7、14d出现明显的机械感觉异常(P<0·01),30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大鼠相比,CCI大鼠p-CREB含量在术后7、14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术后30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p-CREB含量明显增高,并且随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脊髓p-CREB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1951年,赵俊大夫在胸外科侯幼临大夫的指导下正式成为麻醉专职医师.从美国学成回国的谢荣教授也随之加入.1952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麻醉组正式成立,组员包括谢荣、赵俊和罗来葵3人.新生的麻醉组在谢荣组长的带领下迅速壮大、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3.
树茜  王维嘉  马璐璐  黄宇光 《北京医学》2022,(10):960-961+964
<正>患者男,4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日”于2021年6月8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就诊。患者身高160 cm,体质量75 kg,6年前因突发后背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具体不详)”,行保守治疗,未规律随诊。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肿物,于当地医院行针刺、拔火罐,治疗后继而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及皮温下降。入院查体:右下肢腹股沟以下花斑,皮温降低,右足苍白、下垂,右下肢肌力0级,皮肤感觉丧失;左下肢膝关节以下花斑,皮温降低,膝关节以远肌力0级,皮肤感觉丧失;双侧股动脉搏动弱,双侧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国内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全国218家医院的麻醉专科共2 651名在职在岗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设计和发放电子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相关特征、心理弹性评分(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评估。对发生职业倦怠和非职业倦怠的医师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师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次问卷有效回收1 990份,回收率77.7%。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3.4%(1 063/1 990)。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的住院医师比较,职业倦怠的医师女性比例、三级医院比例、未婚比例、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参与值班和有科研任务比例明显升高,每周工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CI 1.28~1.97,P<0.01)、工作时间延长(OR=1.62, 95%CI 1.45~1.81,P<0.01)、遇到有挑战的病例频率延长(OR=1.11,95%CI 1.11~1.40,P<0.01)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心理弹性评分升高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OR=0.86,95%CI 0.84~0.88,P<0.01)。
结论: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发生率偏高,应重点关注并针对提升心理弹性且设计切实可行的预防规范措施,保证住院医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静脉右美托咪啶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对布比卡因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的ASAⅠ或Ⅱ级50例产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蛛网膜下腔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8 mg,胎儿娩出10 min后,DEX组予右美托咪啶1μg/kg,10 min输完后改为0.5μg/(kg·h)持续静注,NS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注直至术毕。记录腰麻布比卡因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胎儿娩出前(T0)、娩出后10 min(T1),试验药物给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的MAP和HR。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DEX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与NS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DEX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5),DEX组T2的HR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中有6例(24%)发生心动过缓。结论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对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声音嘶哑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分为声嘶组与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信息、术后带管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的带管时间分组,分别统计其声音嘶哑发病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218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有12例出现声音嘶哑,其平均术后带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且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随术后带管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结论 在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发生声音嘶哑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较长,且声音嘶哑发生率随带管时间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 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建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联合基地,并制订临床医学博士后联合培...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中,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唤醒试验时间及苏醒质量。  方法  32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10~18岁患者, 随机分入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 P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异氟烷+舒芬太尼, I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唤醒时间, 唤醒时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患者的躁动和术中知晓情况。  结果  P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9.2±3.3)min, 较I组(12.5±6.0)min缩短,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手术结束后睁眼时间、手足活动时间和拔管时间, P组患者分别为(11.6±7.8)、(12.6±7.9)和(13.4±8.3)min, 均较I组患者的(19.7±9.8)、(22.9±8.7)和(20.4±8.7)min缩短(P < 0.05)。I组患者术中唤醒时出现躁动的例数较P组增多(P=0.033)。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异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 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案可以使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更快苏醒, 躁动发生较少, 且不增加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芬太尼是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多的镇痛药物之一.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芬太尼,有时可以诱发咳嗽反射(fentanyl-cough reflex,FCR;or fentanyl-induced cough,FIC).随给药剂量、途径和速度的不同,FCR的发生率从2.7%~65%不等.FCB是临床中的常见现象,可引起颅内压、眼内压和腹腔内压力升高等不良反应.利多卡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FCR,不同报道的抑制效果和最低有效剂量变化较大,而且并未报道应用利多卡因时的安全性.本文就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0.
围术期急性疼痛是令每一位手术患者担心却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如果术后早期的急性疼痛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并发症,甚至会转变成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长久的烦恼,降低生存质量。如何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围术期镇痛是麻醉学领域的重大课题,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