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医药卫生   32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目的 初步探究一种新型国产左心耳封堵器(LAMaxTM plus)经皮封堵犬双叶宽开口左心耳的可行性及即刻有效性.方法 选取3只双叶型宽开口左心耳健康犬使用LAMaxTM plus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即刻复查左心耳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封堵效果,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无残余分流或残余分流直径<3 mm为封堵成功.结果 3只犬中1例使用单叶型封堵器封堵不全,更换为双叶封堵器后封堵成功;其余2例均一次封堵成功,且均未见新发二尖瓣反流,封堵器未影响肺静脉开口,无心包穿孔等手术或器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LAMaxTM plus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犬双叶左心耳的可行性和即刻有效性.目前LA MaxTM plus封堵器后续动物试验正在进行中,关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并评估其暴露健康风险。方法以稀土矿区和非矿区18~45岁本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双份饭法收集调查对象在调查期间的全部入口食物和饮水,测定膳食及饮用水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计算暴露量,以每日允许摄入量(ADI)70μg/kg·bw作为健康指导值评估暴露风险。结果本次双份饭调查共纳入矿区居民31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6人,平均体重54.7 kg;非矿区居民34人,男女各半,平均体重57.2 kg。矿区、非矿区居民平均年龄均为29岁。矿区居民膳食和饮用水中各稀土元素含量均数范围分别是0.33~94.45和0.049~51.705μg/kg,含量最高的均为镧元素。非矿区居民膳食和饮用水中各稀土元素含量均数范围分别是0.02~3.17和0.001~0.042μg/kg,含量最高的均为铈元素。矿区和非矿区居民稀土日均暴露量分别为6.512、0.171μg/kg·bw,占ADI值的9.3%和0.2%;日均P97.5暴露量分别为38.062、0.520μg/kg·bw,占ADI值的54.3%和0.7%。结论广东省矿区和非矿区居民稀土平均暴露量均未超过ADI值,稀土元素暴露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自拟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选用在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接受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安全可靠,可以优化护患关系,值得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李倩  朱继田  张澍  黄伟 《安徽医药》2018,39(6):731-73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低剂量对照组采用螺内酯10 mg (40例)联合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中剂量观察组采用螺内酯20 mg (40例)及高剂量观察组采用螺内酯40 mg (40例)联合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利纳肽原(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和血清钾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6MWT、血清钾浓度较治疗前增加,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观察组LVEF及6MWT均高于低剂量对照组,而血浆NT-proBNP低于低剂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观察组的血钾浓度较低剂量对照组、中剂量观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对CHF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以20 mg/d为最优螺内酯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NT-pro SS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78例和健康者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 SST水平,比较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女性观察组血浆NT-pro SS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中血浆NT-pro SST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 SST的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破骨细胞骨吸收的速度快于成骨细胞骨形成,从而引发进行性骨质流失。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主肉,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共同促进骨骼的生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多以脾肾渐虚为本,又因元气亏虚、肝气郁结、久病入络而致血行瘀滞,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因此,笔者基于“脾虚为本、血瘀为标”思想探讨PMOP的病因病机,并凝练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治则,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这一治则的合理性,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探讨治未病3个阶段的防治思路,最后对中药和针灸防治PMOP进行综述,以期扩展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在中老年人中高发的疾病,其可引起包括骨折在内的一系列严重症状,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生理检验指标有很多,如何筛选利用这些指标为诊断服务、建立诊断模型,尚未有成熟、统一的方法。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临床骨质疏松患者指标使用多种特征相关性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集成学习框架:SAB-SVMKNN算法,其通过将内部同质学习器集成和外部异质学习器集成结合,将集成学习中的Boosting算法和Bagging算法使用Stacking进行集成,构建性能更强,适应性更好地诊断预测模型。结果 使用特征选择从原始数据中的31项临床指标中筛选了对于骨质疏松最重要的8种相关特征,通过这种方式使各模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9.2%,且该研究对应的模型准确率提升18.6%,最终达到了94.8%的准确率。结论 特征选择对于临床诊断和骨质疏松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FXR抑制剂组及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予捆绑固定7天后,除假手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处理。FXR抑制剂组第8天尾静脉注射法尼酯X受体(FXR)抑制剂z-Guggulsterone 0.4μl/g后再造模,电针预处理组从第1天开始取"内关""足三里""关元"电针7天,第8天再造模。造模后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检测心肌组织FX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IL-8浓度升高,呼吸链酶Ⅰ、Ⅱ、Ⅲ、Ⅳ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FX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FXR抑制剂组与电针预处理组IL-8浓度均降低,呼吸链酶Ⅰ、Ⅱ、Ⅲ、Ⅳ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升高,FXR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FXR抑制剂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IL-8浓度、FXR基因表达水平升高,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呼吸链酶Ⅲ、Ⅳ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8浓度,提高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ATP酶活性,下调FXR基因表达,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进行雷公藤不同样品对正常动物的急性毒性,为雷公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LD。实验、MTD实验、MLD实验),给小鼠灌胃雷公藤不同样品(全组分、水提组分、雷公藤多甙片),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累积死亡数及小鼠体重变化。结果雷公藤全组分的MLD为8.0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的22.4倍;水提组分的MLD为289.84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的811.6倍;雷公藤多甙片的LD。及95%可信限为166.34(157.60~175.51)m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的110.9倍,主要毒性症状、体征为怠动、俯卧、呼吸抑制,毒性发生时间较晚、持续时间长。结论雷公藤不同样品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为雷公藤多甙片〉全组分〉水提组分,其体内毒性过程、毒性作用特点、毒性机制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