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患者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临床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8例,Ⅲ~Ⅳ级5例,未破裂动脉瘤1例。单纯栓塞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双微导管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导管无法到位终止手术1例。结果 8例完全栓塞,4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病例。GOS示恢复良好11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2例。13例随访6~40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对于大多数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护士身居临床一线 ,不仅是各种药物治疗的使用者 ,而且是用药前后的监护人。因此 ,护士在合理用药中担负着重要任务。1 不少药物的疗效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 ,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也可改变药物疗效。例如 ,利福平清晨空腹服用则药物吸收速度完成 ,且能减少肝脏“首过作用”对药物的代谢破坏。相反 ,在进食后服用或与米汤、牛奶等饮食同时服用则会延缓减少药物的吸收。因此 ,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时 ,应根据合理用药的理论 ,在适宜时间给药 ,并向病人交待服药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2 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护士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护理人员一…  相似文献   
95.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在系统聚类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处理分析所获得的中医证候判别结果,再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总结12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测资料在中医证候间的变化规律。结果:丙氨酸转移酶(ALT)、纤维结合蛋白(Fn)、载脂蛋白AI(APOAI)、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血浆凝血因子V(FV)、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项指标变化对临床中医类型判别有一定意义。相关实验室指标在三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邪实为主证候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他两类。肝肾阴虚、瘀热内蕴证候的血Fn、FV、FVⅡ、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率(PCT)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证候,凝血酶原时间(PT)比后两类显著延长。提示肝组织炎症性损伤可能是湿热内蕴病机的病理基础,肝实质功能损害可能是肝炎后肝硬化肝肾阴虚病机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内镜检查诊断考虑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经上腹、右胸二切或加行左颈三切口 ,行标准胸、腹二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不同区域的淋巴结编号进行病理检查。术后进行 5年生存率的调查。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 2 2 4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 10 .2 7%,转移度 4.0 1%。不同的病灶部位对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不同的肉眼分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原位癌和侵犯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4.0 8%和 14 .0 7%,差异显著 (P <0 .0 5 )。病灶范围大小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 .0 5 )。鳞癌和癌肉瘤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0 .0 %和 2 5 .0 %(P <0 .0 1) .术后总 5年生存率 94.5 4%,无淋巴结转者 96.97%,有淋巴结转移者 72 .2 2 %,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5年生存率 81.18%,二区域淋巴结转移 5年生存率 5 7.14 %。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范围大小对 5年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高。早期食管癌的肉眼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是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子。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食管癌 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在边远地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360例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250例行开颅手术,将开放伤转为闭合伤;单纯清创缝合头皮裂口,颅内开放伤未处理者1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以上。结果30例GCS评分在4分以下的病例死亡;320例治愈出院;10例颅骨裸露未愈,自动出院,半年后,行Ⅱ期缝合伤口治愈。结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均需要手术室及时行清创手术,将开放性颅脑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但在边远地区对开放程度相对较轻,又因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的病人,严格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术后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
报告56例立体定向开颅切除脑内病灶。这种最小侵袭性术式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提出立体导向开颅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介绍新近发展起来的递减杂交技术,它是依据两种不同组织或相同组织但有某些基因表达的差异,选择性地分离和筛选组织中特异表达的mRNA。递减杂交有几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但都包含三个基本环节:(1)杂交DNA或RNA的选择;(2)杂交条件的选择和(3)杂交后DNA的分离和筛选。递减杂交可用于基因组中大片段DNA缺失的筛选,而目前主要用于筛选脑功能区域特异表达mRNA和mRNA缺陷研究。它的优点在于,利用mRNA表达差异,直接去筛选未知的目标基因,而且可以通过建立杂交后的cDNA文库,获得一组组织特异表达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组织的遗传组成提供有用的信息,它已被脑分子生物学家应用和发展,它的技术仍在不断的完善中。  相似文献   
100.
我院2005-02~2007-02对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中应用膀胱穿刺双通道微造瘘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