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总结免疫应答系统及其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4-12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pathogenesis,cytokines,chemokines,immuneresponsesystem”,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资料综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重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病,多种假说对其进行了解释,可以通过对多个阶段的综合分析来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参与其中,通过Toll样受体家族活化。大量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表达使免疫细胞持续进入滑膜,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应答,再由于其遗传背景等因素影响,滑膜出现自身抗原的提呈,T细胞向Th1细胞转化。炎症进一步发展,破骨细胞活化介导骨降解,最终造成关节破坏。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其综合考虑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预防、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免疫应答系统及其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4-12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loid arthritis,pathogenesis,cytokines,chemokines,immune fesponse system”,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资料综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重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病,多种假说对其进行了解释,可以通过对多个阶段的综合分析来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参与其中,通过TOU样受体家族活化。大量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表达使免疫细胞持续进入滑膜,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应答,再由于其遗传背景等因素影响,滑膜出现自身抗原的提呈,T细胞向Th1细胞转化。炎症进一步发展,破骨细胞活化介导骨降解,最终造成关节破坏。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其综合考虑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预防、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给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工作依据。方法:对社区812例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体检,对该人群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参与体检的老年人患病率为96.9%,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60.5%、23.4%和23.8%,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高血压、冠心病的分布存在差别(P<0.05),但糖尿病随年龄的分布无差别(P>0.05),男性和女性有血脂异常的分别为43.0%和64.1%。结论:社区老年人群是多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和管理,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汉族人群SORL1基因多态性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提取来自北京地区的汉族人群MCI患者(病例组)139例和健康对照213名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PCR-HRM)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检测SORL1基因rs6683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分析SORL1基因多态性与MCI的相关性.结果 MCI组中SORL1基因rs668387位点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8%、45.3%和25.9%,对照组分别为29.1%、48.4%和22.5%;MCI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4%和48.6%,对照组分别为53.3%和46.7%,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66,P=0.753;x2 =0.230,P=0.631).男性MCI组与相同性别对照组AA、AG、GG基因型分别为39.0%、34.1%、26.8%和29.3%、46.3%、24.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1%、43.9%和52.4%、47.6%,二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6,P=0.401;x2 =0.294,P=0.588).女性MCI组与相同性别对照组AA、AG、GG基因型分别为24.5%、50.0%、25.5%和29.0%、49.6%、21.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5%、50.5%和53.8%、46.2%,二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9,P=0.657;x2=0.841,P=0.359).结论 SORL1基因rs6683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MCI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国家“九&#183;五”老年病攻关的一项调查表明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调查中以每周大便在3次以下(排除明确病症及药物所致)者为便秘.对北京城乡1434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和体检调查.结果表明城市便秘的老人占1 8.2%.乡村便秘老人占23%。由于经济发展.乡村老人食谱发生较大变化.多食以精制米面为主,食谱中肉类、鱼类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6.
正健康长寿是生命科学一个永恒的话题,健康长寿与豁达平和的心态为伍,心理健康与长寿相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还必须在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保持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健康’人,他不仅仅躯体没有疾病,除了机体的生理功能指标正常之外,同时还要保持心理健康。‘健康’人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社会交流的良好人格特性,保持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药卫生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理念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问题和心身疾病的防治越来  相似文献   
27.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的高患病率已成为损害公共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是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的轻微认知功能损害状态,平均每年有10%~15%的MCI发展为痴呆[1],因此,MCI是AD的高危人群,早期确诊MCI,尽早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阻止或减缓MCI发展为AD.  相似文献   
28.
衰老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随年龄增长、肥胖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九五”攻关糖尿病研究数据库中25896名40—99岁研究对象的年龄、肥胖、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等相应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按wHO(1999)标准对数据库中IGT和DM患者进行分类,按中国标准(2002)对数据库中全身性超重[体重指数(BMI)≥24]、肥胖(BMI≥28)、腹部肥胖(男,wC≥85cm;女,wC≥80cm)及腰臀肥胖(wHR≥0.93)患者进行分类。结果 (1)DM患病率与年龄增长(男:R^2=0.99,女:R^2=0.91)和IGT(男:R^2=0.96,女:R^2=0.96)呈正相关。(2)DM患病率与超重(男:R^2=0.23,女:R^2=0.88)、肥胖(男:R^2=0.96,女:R^2=0.99)和腹部肥胖(男:R^2=0.82,女:R^2=0.74)呈正相关;IGT患病率与腹部肥胖(男:R^2=0.98,女:R^2=0.98)呈正相关。BMI、wC、wHR三项指标组合与DM/IGT患病率呈正相关。(3)BMI随年龄增长而下降,wC、wHR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随年龄增长肥胖程度增加可明显增加DM/IGT患病率。结论 衰老、BMI、腹部肥胖与DM和IGT患病率增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衰老同时伴全身和腹部肥胖可加大DM和IGT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9.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评价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中铜蓝蛋白及尿白蛋白水平。结果 10 7例正常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 5 2 .98± 32 .89ng 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 7.13± 2 .2 9μg min ;4 5例高血压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 94 .0 1± 6 9.5 0ng 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 10 .4 2± 8.19μg min ;112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为 131.92± 10 3.6 4ng min ,尿白蛋白排泄率为 18.6 9± 2 7.30 μg min。对以上资料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尿铜蓝蛋白排泄率在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比高血压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率更高。高血压、糖尿病常伴有肾小球血管内膜损伤 ,因肾小管基底膜电荷改变 ,网孔变大 ,使带电荷铜蓝蛋白经该处大量逸出。提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对高血压、糖尿病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健康人尿铜蓝蛋白排泄率 (CER)随增龄发生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314名 2 0~ 79岁健康者以 10岁为一年龄段分成 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尿CER。 结果 各年龄组尿CER为 :2 0~ 2 9岁组 (38± 19)ng/min、30~ 39岁组 (42± 2 4 )ng/min、4 0~ 4 9岁组 (45± 2 5 )ng/min、5 0~ 5 9岁组 (48± 32 )ng/min、6 0~ 6 9岁组 (5 3± 33)ng/min、70~ 79岁组 (6 1± 4 3)ng/min ,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非老年组 (47± 30 )ng/min ,老年组(5 9± 39)ng/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1)增龄过程中尿CER有上升的趋势 ;(2 )尿CER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3)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要考虑因年龄因素而存在的脏器排泄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