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3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医药卫生   434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榄香烯乳注射液属二类抗肿瘤新药。其主要成分为中药温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属挥发油类,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榄香烯乳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发热、疼痛、诱发出血、过敏反应和药液外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等。本文对其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2.
高文远  张蓉  贾伟  潘力佳  卢宾  郑宗玉  段宏泉 《中草药》2003,34(10):953-954
目的 建立紫菀中紫菀酮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 外标法,Zorbax C8色谱为固定相,100%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紫苑酮线性范围为449.8~498μg/mL(r=0.9999 n=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44%(n=3)。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紫菀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3.
药用植物发酵培养的工业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药用植物发酵培养的工业化 ,对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出口药用植物最多的国家。国际上红豆杉、长春花、人参等“热门”药用植物的培养方兴未艾 ,药用植物的器官培养异军突起 ,药用植物发酵培养的研究逐渐深化。我国药用植物的培养在细胞、器官和毛状根等各方面均有所涉足 ,对长春花、三七、三分三、紫草、红豆杉等进行了大规模培养的探索。但总的看来 ,反应器的规模还很小 ,放大后培养的技术尚不成熟。我们应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到药用植物发酵培养的巨大应用潜力 ;从中药现代化的高度开发药用植物发酵技术 ;特别要加强不同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 ,在世界上敢为人先 ,搞出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来。  相似文献   
64.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是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最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无质量控制标准或质量控制标准低,质量标准不合理,不能反映饮片的药性与药效。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采取如下措施:①从药材的源头和流通抓起,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②完善和规范炮制过程,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③加强中药饮片炮制机理和饮片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④大力研制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机械;⑤走名牌战略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打造大型中药饮片企业。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提升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5.
羊膜带阻断症致胎儿严重多发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30岁 ,住院号 0 12 5 113。因妊娠 2 1周 ,B超检查异常于 2 0 0 1年 6月 18日收入院。末次月经 2 0 0 0年 12月17日 ,停经 4 0余天时 ,曾行B超检查 ,胚胎发育正常。停经4个半月出现胎动 ,在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 ,多普勒听诊胎心搏动良好。孕期无异常用药史 ,无低热、阴道流血或流水史。停经 6个月时再次行B超检查 ,发现胎体表面与羊膜囊壁间布满放射状膜样强回声 ,尤其胎头及臀部更为明显 ,胎儿双侧胸腔及腹腔均可见液性暗区 ,胸腔内最宽处约2 1cm ,胎心位置居中、搏动好 ,胎儿小于孕月。诊断 :妊娠2 1周、胎儿胸腹腔积液、羊膜带阻…  相似文献   
66.
拓扑替康血液毒性反应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的血液毒性反应,评价拓扑替康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113例初次接受3个周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组,TP组53例(拓扑替康0.75mg/m2,顺铂20mg/m2,第1~5天);NP组30例(去甲长春花碱25mg/m2,第1,8天,顺铂20mg/m2,第1~5天);HP组30例(羟基喜树碱6mg/m2,顺铂20mg/m2,第1~5天);21天为1个周期。第3周期末评价血液毒性。结果:化疗有效率TP组39.62%,NP组33.33%,HP组30.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液毒性反应中,TP组白细胞Ⅲ级下降18例,Ⅳ级15例,Ⅲ~Ⅳ级下降占62.26%,白细胞Ⅲ~Ⅳ级下降与NP和H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P组血小板Ⅲ级下降15例,Ⅳ级下降13例,Ⅲ~Ⅳ级下降占52.83%。血小板Ⅲ~Ⅳ级下降反应与NP组和HP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拓扑替康具有较重的血液毒性反应,尤其是Ⅲ~Ⅳ级反应,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主。临床应用期间应注意血象监测,适时采取措施,即使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反应,对患者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7.
均匀设计优选乳康胶囊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孔云  高文远  梁光义 《中草药》2004,35(8):872-873
目的 对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以减少损失。方法 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影响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包合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 最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mL)与环糊精(g)量比为1:6,40℃条件下包合120min。结论 最佳优选结果用于验证试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68.
3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非上皮肿瘤,全部经CD117、CD34检测。其中18例行近侧胃切除,4例行全胃切除,9例行胃远侧切除,切除范围在5crn以上。并对其中27例随访。结果:31例100%胃非上皮肿瘤CD117、25例81%CD34,其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随访27例(良性11例、恶性16例),良性中6例随访6a~10a未复发,5铡2a~5a无复发,恶性16例,5a生存率47%。结论:胃的非上皮肿瘤应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措施,预测中医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方法:查阅文献、信访调查和访问调查。结果:在我国建国50多年来,中医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得到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在不同时期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影响着中医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学校布局欠合理,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不高,专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专业设置重复,设备利用率低,互相争夺生源,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协调,办学效益不高,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中医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等等。结论:我国的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目前虽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提高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素质,改善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和结构,掌握社会对中医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需求状况,中医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技术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将有下列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构建教育体系“立交桥”;实施双元制高职,推行产学结合;积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高等中医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70.
抗抑郁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伴发抑郁治疗中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250mg/d(氯丙咪嗪组)口服,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3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抗抑郁药物与止痛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氟西汀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三项不但未见改善,反而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和生活乐趣四项治疗前后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氯丙咪嗪组患者中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较明显的抗胆碱样副反应、药疹和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在恶性肿瘤的疼痛治疗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