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3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41.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55例DES置入及258例金属裸支架(BMS)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临床随访,记录2组患者在随访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MS组比较,DES组心绞痛再发率(6.27%:17.05%,P<0.05)、MACE发生率(3.92%:10.47%,P<0.05)及因心脏病住院率(5.29%:15.19%,P<0.01)明显减少,而在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了不匹配因素后发现应用BMS与心绞痛再发(r=0.084 9,P=0.048)、心因性死亡(r=0.098 2,P=0.027)、MACE(r=0.093 7,P=0.035)及因心脏病住院(r=0.090 8,P=0.041)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与BMS相比,DES可减少心绞痛再发及MACE,而不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及全因性死亡.  相似文献   
342.
扩张型心肌病β受体下调的免疫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测了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对[~3H]-DHA与大鼠心肌β受体结合的影响,并与12例非DCM心脏病患者,12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表明,DCM患者血清中有抗心肌β受体的抗体,主要为IgG_1、IgG_2和IgG_4亚型。  相似文献   
343.
目的研究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脑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TnI)水平与远期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的32例中青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LVEF≥50%组20例,LVEF<50%组12例),分别测定3 d、2周和6个月的BNP和TnI值,6 min步行试验评价心肌梗死后6个月的运动耐量。对BNP与TnI、BNP与运动耐量、TnI与运动耐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运动耐量作因变量,BNP和TnI做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LVEF≥50%与<50%组心肌梗死后3 d、2周和6个月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3 d和6个月的时段,TnI在LVEF≥50%和LVEF<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LVEF≥50%组和LVEF<50%组,急性期BNP分别与TnI和运动试验结果相关,而TnI与运动试验没有明显相关性。全部患者TnI与运动耐量的相关系数为-0.556(P<0.01)。(3)无论使用LVEF分组与否,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急性期BNP可以与6个月6 min步行距离进行回归,全部患者BNP逐步回归系数为0.672(P<0.01)。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BNP和TnI与运动耐量有一定相关性。但BNP比TnI对运动耐量有更好的独立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44.
冠状动脉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117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7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5 ) ;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结论 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的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可通过眼底照相这一无创性检查作为初诊或筛选冠心病的检测手段、了解冠心病的病情或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5.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6例心肌致密化发育不全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表现;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心室肌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具有典型的超声诊断特征。增强对此病的警惕性,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346.
正1引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我国罹患冠心病的人数高达1100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1])。BRIG研究显示,从2006年至2012年,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药物的使用量逐年上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管紧张素  相似文献   
347.
目的 探讨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植入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8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植入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随访观察远期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长度(17.68±2.51)mm,管腔狭窄程度75%~...  相似文献   
348.
目的探讨动员骨髓干细胞后CD34 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微环境周边区中的表达。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24h、7d及14d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4h及7d动员组检测CD34 阳性心肌细胞(个/HP)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90±0.87比1.10±0.88;8.30±1.83比1.40±0.51,P<0.05),且动员组CD34 细胞数7d与24h比较(个/HP)(8.30±1.83比2.90±0.87,P<0.05)明显增加;7d时,动员组与对照组缺血周边区均有B r-dU免疫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个/HP),B rdU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90±1.37比1.30±0.67,P<0.05);14d时,对照组可见大量心肌瘢痕组织;而动员组瘢痕组织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部分血管壁上可见小核深染的细胞附着,并沿血管壁移行,14d时CD34 细胞均变为阴性反应。结论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对大鼠缺血心肌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心肌微环境中,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包括CD34 细胞)有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49.
<正>心血管疾病位于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约100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PCI的总例数近百万人次,居世界首位[1]。影响患者PCI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冠状动脉(冠脉)支架作为PCI的主力军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Orsiro支架是一款超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BP-DES),在近年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结局,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2,3]。本文将介绍该支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0.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变异性可反映血压波动情况,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指导降压药物使用,评估降压效果。收缩压变异性长期升高者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本文就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