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细菌学鉴定和PCR鉴定布鲁杆菌,并测定布鲁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了解布鲁杆菌的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对定为布鲁杆菌菌株按布鲁杆菌标准鉴定方法采用传统的阳性血清、单相特异性血清(A、M和R)凝集试验、布鲁杆菌噬菌体裂解试验(Tb、BK2),进行种、型鉴定,以参考菌株对照。布鲁杆菌表面蛋白-31(brucella surface protein-31,BCSP-31)-PCR和牛种、羊种、绵羊附睾和猪种布鲁菌(abortus melitensis ovis suis, AMOS)-PCR鉴定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来自血培养分离的27株布鲁杆菌测定8种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结果27株菌经细菌学鉴定为布鲁杆菌羊种,其中21株为羊种Ⅲ型,6株为羊种Ⅰ型。BCSP-31-PCR鉴定27株菌为布鲁杆菌;AMOS-PCR方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杆菌。27株布鲁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均敏感,其中多西环素MIC90为0.064 mg/L,有3株布鲁杆菌对利福平中等敏感(MIC 2 mg/L)。 结论布鲁杆菌分离株对WHO推荐的治疗布鲁菌病的抗菌药物体外实验普遍敏感。定期评估布鲁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士组成心肺复苏情景模拟教学组,将120名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理论知识和现场情景模拟讲解示教,操作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培训.2组培训后现场考核.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切实可行,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水平,为冠心病患者的抢救提供宝贵时间,值得向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新靶点的小干扰RNA (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策略.方法 设计合成3个EPO siRNA片段,与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和卡那霉素抗性的质粒载体连接,转化到JM109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中,采用碱基序列测序方法鉴定其构建情况.在人脑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转染成功构建的3个EPO siRNA真核表达载体,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U251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靶点EPO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即PEPO-1、PEPO-2与PEPO-3,并且构建的3个EPO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序列,与所设计的标准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现任何突变、缺失、插入等基因异常情况.②本研究成功将3个EPO siRNA真核表达载体PEPO-1、PEPO-2与PEPO-3转染至人脑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内,并且所有转染PEPO-1、PEPO-2与PEPO-3的U251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新靶点EPO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于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中,为EPO在贫血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GSK3β抑制剂(CI)、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糖尿病GSK3β抑制剂治疗组(DI)。糖尿病大鼠GSK3β抑制剂治疗组干预治疗后,处死大鼠,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肾脏组织切片行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脏中的表达,测量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含量。结果 GSK3β抑制剂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功能改变。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CTGF蛋白表达增强(均P<0.01);血清中ICAM-1水平升高(均P<0.01)。与DM组相比,DI组大鼠CTGF蛋白表达下降(均P<0.01);血清中ICAM-1水平下降(均P<0.01)。结论 GSK3β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降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ICAM-1含量,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PC12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PC12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lactacystin(0、5、10、20μmol/L),孵育24 h后行HE染色及α-synucle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包涵体变化;其中10 μmol/L lactacystin组分别于加入lactacystin后24、36、48、72、96和120 h行上述染色法,光镜观察包涵体变化.结果 lacatacystin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HE染色显示随着浓度增加.胞浆中嗜伊红包涵体数量逐渐增多.0 μmol/L组胞浆中未看到包涵体,5 μmol/L组胞浆中有少量包涵体出现(3.33%±1.15%),10μmol/L组多数细胞胞浆出现典型球状包涵体(71.33%±4.16%),20μmol/L组几乎每个细胞胞浆中均出现嗜伊红包涵体(90.33%±3.21%),个别包涵体游离于细胞外;10 μmol/L组随着时间延长,包涵体逐渐从胞浆中游离至细胞外,其后胞浆逐渐缺失,在96 h和120 h时仅剩余胞核和球状包涵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actacystin作用24 h时,胞浆中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由散在颗粒逐渐聚集成球状包涵体;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延长,α-synuclein染色阳性的球状包涵体游走于细胞外,胞浆逐渐缺失,至96 h和120 h时仅剩余胞核和包涵体.结论 lactacystin作用于PC12细胞后,早期在胞浆中出现散在的嗜酸性和α-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颗粒状物质在核旁聚集,最终形成固缩的包涵体,细胞外包涵体可独立存在.这种包涵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与以人类帕金森病为代表的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包涵体非常相似,可以作为研究包涵体相关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6.
韩艳秋  姚建华  陈秋惠 《吉林医学》2010,31(29):5252-5252
<正>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适时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颈内静脉具有位置固定、紧急情况穿刺易成功、休克情况不易塌陷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救护工作中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但其可并发各种并发症,现将1例颈内静脉穿刺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本试验研究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应用普乐可复和环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移植肾恢复正常者,肾功能恢复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情况,应用免疫抑制剂后肝功能、血糖、血脂变化。结果:研究表明两组间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人肾存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普乐可复对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好于环孢素组,发生高血糖多于环孢素组。结论:普乐可复、环孢素均能良好应用于肾移植患者,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02^-/NO3^-的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组血清N02^-/NO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清N02^-/NO3^-含量比较,P>0.05。AL患者血清N02^-/NO3^-含量高组较含量低组完全缓解率高,P<0.01。结论:检测血清中NO的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49.
BACKGROUND:Braininfarctionisthemostcommontypeof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ndiseaseincidence,whichcancausethedefectionofneuralfunction.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habilitationeffectofNao-fusuonstroke.UNIT:DepartmentofNeur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BeihuaUniversityMedicalCollege.SUBJECTS:Therewere70patientsrecruitedfromJanuary2000toJanuary2002,whichwerediagnosedasdefinitestrokebyCT.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rewere40casesintreatmentgroup,14ma…  相似文献   
50.
Brain infar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disease incidence,which can cause the defection of neural function.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naofusu on stro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