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ECT/CT、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 ~(131)I-WBS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残留,转移95例,完全去除20例。阳性病灶共680枚,残留病灶330枚,转移病灶35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0枚,远处转移210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300例患者经SPECT/CT诊断后发现,单纯甲状腺残留有120例患者,转移病例有104例,共有712枚阳性病灶,甲状腺残留病灶378枚,转移病灶41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60枚,远处转移250枚。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通常是在~(131)I治疗后随访观察淋巴结有无缩小、增大或者消失,如有复发者,才行穿刺活检继而手术治疗。二合并肺、骨等远处转移者,SPECT-CT都是阳性,即可确诊,无需手术病理。SPECT/CT诊断DTC转移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131)IWBI(P0.05)。SPECT/CT淋巴结数、远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远处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131)I-WBI(P0.05)。结论 SPECT/CT能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胸腺上皮肿瘤(TET)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诊断的TET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型(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及临床分期(Ⅰ~Ⅳ期)。基于18F-FDG PET/CT获取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原发灶SUVmax与纵隔血池平均标准摄取值的比值,即靶区本底比值(TBR),分别以SUV=2.5及40%SUVmax为阈值,获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2.5、TLG40%)及肿瘤代谢体积(MTV2.5、MTV40%)。比较不同类型及临床分期TET各代谢参数的差异。针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不同组织学分型TET的效能。结果 95例中,27例低危型胸腺瘤、15例高危型胸腺瘤、53例胸腺癌;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47例。不同类型TET间SUVmax、SUVpeak及TB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TLG2.5和MTV2.5均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均<0.05),胸腺癌TLG40%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0.05);其他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Ⅳ期TET的SUVmax、SUVpeak、TBR、TLG2.5、TLG40%、MTV2.5均高于Ⅰ期(P均<0.05),Ⅲ期TET的TLG2.5高于Ⅰ期(P<0.05),不同临床分期TET其余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SUVmax、SUVpeak及TBR预测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的AUC分别为0.857、0.840及0.857,预测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AUC分别为0.769、0.758及0.755。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预测TET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3.
1998年3月至2006年5月,作者应用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法,对39例临床已确诊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行核素显像,探讨其用于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评价99mTc MIBI脑显像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受检查者共 32例 ,其中胶质瘤 2 4例 ,均经CT或MRI检查 ,确定肿瘤部位 ,正常对照 8例。于静脉注射99mTc MIBI 5 5 5~ 740MBq(15~ 2 0mCi)后 15~ 30min(earlyphase,EP)和 2~ 3h(delayedphase ,DP)分别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SPECT)显像。采用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T/C)和病变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除以脉络丛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T/CP)两种半定量的方法判断胶质瘤摄取99mTc MIBI的程度。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用Kernohan分类法 ,将患者分为低级 (low grade ,LG)恶性 (包括Ⅰ级和Ⅱ级 ) 13例和高级 (high grade ,HG)恶性 (包括Ⅲ级和Ⅳ级 )11例 2组。结果 :在EP中 ,LG组与HG组的T/C值分别为 (1 0 6± 0 31)和 (2 6 5± 0 85 )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 1 6为界限 ,鉴别LG与HG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10 0 %和 95 %。结论 :99mTc MIBI脑显像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术前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瘤疼痛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剂量^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 96例骨转移瘤患者用^153Sm-EDTMP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剂量为18.5MBq/kg,其中63例接受1次治疗,22例接受2次治疗,12例接受3次或3次以上治疗。结果治疗反应为显效的34例(35.4%),有效53例(55.2%),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小剂量^153Sm-EDTMP可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瘤疼痛。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89SrC l2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88例,使用89SrC 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75例,总有效率为85.2%;治疗后骨显像有53.4%(47例)骨转移灶代谢减低,治疗前后RO I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骨髓抑制与肝肾脏功能损伤。结论89Sr对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89SrCl2对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96例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予以肘静脉注射89SrCl2 148MBq/例次,治疗后第28天观察疼痛强度,根据治疗前后骨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或数目的变化,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级,并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结果疼痛程度缓解的患者占70.0%,其中疼痛消失21例,占21.9%。治疗后病灶部分消退15例,缩小或变浅27例,总有效率为43.6%。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治疗后1个月降至最低,白细胞降低幅度约34.5%,血小板降低47.8%,3个月时血象正常率为94.8%(91/96)。结论89SrCl2可有效缓解肺癌多发骨转移的骨痛,减少骨转移灶数量,毒副作用轻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对本院2004年3-12月的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CT)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