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医药卫生   5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严重下肢创伤中,毁损的股四头肌有时难以修复,如行常规清创缝合修复术,术后易遗留伸膝无力,影响膝关节伸直活动。我们自1989~1998年,对8例股四头肌严重损伤,但缝匠肌无明显损伤的患者,采用清创缝合同时行缝匠肌止点不切断,游离中、下2/3段,移向大腿及髌骨前,加强伸膝肌力。术后随访6例,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男5例,女3例。年龄21~43岁。均为单侧,左6例、右2例。5例车祸所致,2例为电钻绞轧撕裂伤,1例为机器绞轧伤同时伴血管、神经伤。8例病人股四头肌修复不足1/4,其中5例伴有股骨下段骨折。 手术方法:止血带下操作,伤口彻底清创后,将股骨骨折复位、固定,有血管、神经伤者先予修复。下肢伸直位,将原切口延长,经髌骨,髌韧带内缘至胫骨结节内下方,尽可能修复残存的股四头肌,在股四头肌及其扩张部浅面向内侧游离缝匠肌,向外侧分离经髌腱膜浅面至髌骨外缘。游离缝匠肌中、下段,上至重要肌神经血管入口(肌门),下至该肌止点,止点不切断。缝匠肌前移血液供给非常重要,因切口大,暴露充分,肉眼可见的血管尽量保留,血管蒂尽量长些,肌带前移时,血管牵拉张力以零为宜。缝匠肌中、上1/3交界处为重要神经血管入口处,为防止损伤,需将神经血管蒂游离5~6cm为宜。于髌骨前做一“U”字形肌腱膜骨膜瓣切口,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的分化比例.结果 转染后诱导分化24 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 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mouse spinal cord 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neurons after being transfected with BDNF gene in vitro. Methods Spinal cord derived NSCs from the E14 fetus mouse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retrovirus containing pLXSN-BDNF gene was established and transfected into thc above NSCs, and thea, spinal cord derived NSCs were induced to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like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and calculate the ratio of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into neurons. Results The NSCs cultured in vitro partly adhered to the wall and differentiated within 24 h of transfection with BDNF gene, and most of the NSCs adhered to the wall differentiated within 48 h of transfection. The level of neurons from spinal cord derived NSCs modified by BDNF gene was marked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that from normal spinal cord derived NSCs (P<0.05). Conclusion NSCs transfected by retroviral pLXSN-BDNF can promote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BDNF gene can increase greatly the percentage of neurons in the course of induc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NSCs.  相似文献   
93.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 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 (3-hydroxybutyrate- hydroxyvalerate)- polyethylene glycol, 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 1 mL及23.2 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 d,共23.2 mg;Ⅳ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 < 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 < 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兔肩袖损伤重建术后的修复效果。[方法]48只8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冈上肌腱行急性损伤后重建其在肱骨大结节上的止点,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32侧,实验组在腱骨界面注射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rhBMP-2;实验对照组仅填充纤维蛋白胶;空白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干预。于术后8周取出各组8侧肩袖标本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分别于术后2、4、8周分批随机取出各组8侧肩袖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组织学分析表明,术后8周实验组腱骨界面出现有明显的Sharpey′s纤维连接,出现类似直接止点的四层结构。而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腱骨界面以结缔组织为主,出现部分Sharpey′s纤维结构及新骨形成。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各组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均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而且各个时间点实验组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均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BMP-2可以在术后明显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及刚度,促进腱骨界面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特有结构,可很好的修复肩袖损伤。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研究应力刺激对其腱-骨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腱-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术前随机选取两只白兔处死,以熟悉解剖结构及对照用.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2组:CPM组(A组与非CPM组(B组).A组术后第2周开始训练;B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2、4、6、8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取材,每次每组各处死两只,行b-FGF细胞因子表达检测.结果 术后2周,两组染色均为阳性,A组颜色较B组稍深,面积稍显广泛;术后4周,A组染色颜色较B组明显加深,面积明显广泛.A组大量阳性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沿腱外膜平行排列;术后6周,两组染色阳性,A颜色深度较前无明显变化,B组较前变浅;术后8周,两组染色仍为阳性,颜色深度较前均变浅.B组变浅较明显.结论 被动应力训练(CPM)能够促进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腱-骨界面修复早期b-FGF表达,从而增进Ⅲ型胶原合成,加快肩袖损伤术后早期腱-骨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
年龄、性别、体质量、婚姻、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劳动强度、吸烟、饮酒和社会心理等,以人员中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腰
痛的为对照组。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社区人群1747例,398人为病例组,1126人为对照组。下腰
痛的危险因素中性别的危险性最高(OR=3.5522),其次是教育程度(OR=1.958)、劳动强度(OR=1.956)、婚姻(OR=1.612)、是否
接触振动源(OR=1.491)、BMI(OR=1.127)、年龄(OR=1.060)。结论人群的性别、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婚姻、接触振动源、BMI
为下腰痛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业余运动以及心理状况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通过siRNA沉默细胞TAp73蛋白表达对骨肉瘤Saos-2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侵袭力的作用研究。 方法 以骨肉瘤Saos-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沉默TAp73的siRNA片段,转染入Saos-2细胞,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后TAp73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结果 Western-blot检测显示siRNA对TAp73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CCK-8检测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细胞处于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比例上升;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由(84.17±1.35)增加为(92.67±2.80 )(P<0.05)。 结论 抗癌基因TAp73在骨肉瘤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控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材料。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的填充骨缺损和抗肿瘤作用。 方法:取72只新西兰兔建立右膝关节VX2 骨肿瘤模型,切除部分胫骨形成骨缺损,且使骨缺损与肿瘤相邻,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 结果与结论:①无机质含量:两组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尤以实验组明显。②X射线检查:实验组术后24周材料体积较植入初期变小,肿瘤开始变小。对照植入材料体积始终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③生物力学检测:术后24周,实验组下肢标本最大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④骨密度检测:术后2-24周,两组均呈先减低后增加趋势,以实验组明显。⑤肿瘤体积变化:术后24周,实验组减小,对照组增加。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复合材料能很好填充骨缺损并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应力刺激对肩袖腱-骨损伤后的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但超声动态检测其修复过程的相关研究还较少。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应力刺激促进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的过程。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建立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应力负荷组与非应力负荷组。应力负荷组术后第2周应用兔肩关节被动活动控制装置进行训练;非应力负荷组正常笼养。 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关节超声检查显示两组冈上肌腱止点处回声仍连续性中断,应力负荷组炎性渗出物信号较明显。术后4周,两组冈上肌腱止点重建处均出现线性连续回声,应力负荷组稍显明显。术后6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连续,应力负荷组腱性连续性中断回声带明显减小。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完全连续,腱-骨结构连接组织回声区较前宽大。结果显示一定的应力刺激在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且超声可以相对无创、准确地显示兔肩袖腱-骨修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