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16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退化性神经鞘瘤的组织学、临床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并复习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鞘瘤的退化性变化是在长期生长的肿瘤中出现的一种组织学变异特征。在组织学上,肿瘤具有双相生物学特征,表现为易混淆诊断的退行性变化。MRI表现为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全切肿瘤后病人多可获良好的预后。结论临床MRI提示桥小脑角区病变增强扫描后环状强化,病理学检查提示退化性变化的三叉神经鞘瘤。经枕下旁正中入路,结合影像导航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后获得良好的预后。病理特征为具有狭长细胞核的纺锤形细胞增生,局部可见中度细胞核多形性变。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颅后窝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同济医院99年以来的颅后窝脑膜瘤25例,分析其在诊断与治疗上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 25例脑膜瘤中女性17例,男性8例,发病年龄多见于24~58岁(22/25),多以头痛起病,病程平均2~3年,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大小为3cm×3cm×2cm~5cm×5cm×6cm;所有25例经枕下或幕上入路,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 后颅窝脑膜瘤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程较长且多以头痛起病,没有明显的听觉障碍,增强CT或MRI可明确诊断,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岩骨脊型和横窦型;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入路以枕下入路为主,采取幕上入路时注意Labbe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对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30例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对比检测肺癌刷检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肺癌活检病理学检测、肺癌刷检涂片检查癌细胞3种方法对肺癌诊断阳性率的差异,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30例中心型肺癌行肿瘤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刷检以检测其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刷检涂片癌细胞检查.端粒酶PCR-ELISA试剂盒进行端粒酶活性半定量测定.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30例患者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86.7%(26/30),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阳性率分别为90%(27/30)及80%(24/30),3者联合使用,肺癌诊断阳性率提高至100%.结论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肿瘤组织刷检涂片查癌细胞及活检组织病理切片,3种检测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刷检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可作为肿瘤活检及刷检结果的补充,为中心型肺癌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以提高其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6.
加强多学科合作 促进垂体瘤现代外科治疗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886年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垂体瘤,尽管对垂体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将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移植入C6胶质瘤大鼠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大鼠存活状态。方法建立C6载瘤模型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模型;待术后生长至3w和4w时行MRI检测;不同时间段内大鼠脑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模型平均生存时间为4.03w;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88w;且其平均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大鼠体内移植体外培养5月余的骨髓基质细胞未发现肿物生成。骨髓基质细胞包绕在胶质瘤周围,对胶质瘤细胞有定向靶向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对胶质瘤有定向靶向作用,可以安全的作为生物载体转染目的基因治疗胶质瘤。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LRIG基因家族成员及EGFR基因在垂体腺瘤HP75细胞系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LRIG基因家族及EG-FR基因在垂体腺瘤HP75细胞系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RT-PCR参数为60℃5 min,95℃5min,然后45个循环95℃15s和60℃30s.结果 LRIG基因家族及EGFR基因在HP75细胞系及正常垂体组织中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LRIG基因家族在HP75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织,EGFR在HP75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垂体组织.HP75细胞系细胞中EGFR/LRIG1比值是正常垂体组织的13倍,EGFR/LRIG2比值是正常垂体组织的14倍,EGFR/LRIG3比值是正常垂体组织的11倍.结论 LRIG基因家族在垂体腺瘤HP75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69.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伴有视网膜血管瘤,肝、肾、胰腺囊肿或血管瘤者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病。我们收治1例,具有家族遗传史,报告如下。 患者女,41岁。因行走不稳3个月于1997年10月2日入院。查体:双侧指鼻实验欠准稳,Romberg征阳性。MRI:双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共8处占位性病变,直径1.0~1.5cm,增强明显,诊断“脑囊虫病”。腹部B超:多囊胰,多囊肾。入院后行左小脑半球一处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血管网状细胞瘤”。2000年3月17日,患者又因头痛、双眼视物不清1周入院。眼底检查:双侧视网膜血管瘤。MRI提示小脑蚓部及右侧小脑半球两处原实质性肿瘤发展成带肿瘤结节的囊性病变。入院后行两处囊性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清除结石,随访1~21个月,平均13个月,无异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