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常见的肺循环压力异常增高的临床综合征。PAH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外,还可通过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肺循环阻力,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目前用于PAH治疗的血管扩张剂很多,疗效各家报导不一[1、2]。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定量估测肺动脉压力,观察静脉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治疗前后肺动脉压(PAP)的变化,以评价该药对PAH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收集1995年11月~1997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PAH患者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6~54岁,平均 29.3岁。经临床、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经胸和(或)…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51例拟行ASD介入封堵术的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及手术效果,并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ASD进行比较?结果:年龄≥60岁的ASD患者(60ASD)占成人ASD的7.9%(51/647例)?60ASD的房颤发生率(27.45%)明显高于18~60岁的ASD患者(59ASD)(3.52%)?60ASD与59ASD患者相比:心脏结构的重构改变更加明显,包括心房和心室增大更多,心腔内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明显增高?但相关性分析显示,ASD患者年龄与肺动脉压力?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和肺阻力仅有较弱相关性(r分别为:0.263?0.500?0.215?0.174?0.153?0.335)?60ASD与59ASD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不论任何年龄段的患者,术后右心重构均明显改善,表现在右房右室过度充盈减轻,内径缩小;但是60ASD患者心脏重构的改善程度小于59ASD?结果:介入封堵治疗年龄≥60岁的ASD患者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心脏重构改善?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的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38例正常人左心室间隔、前壁、侧壁与后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应变、应变率的比较。结果:基底段到心尖段应变与应变率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各室壁同一水平节段的应变与应变率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应变与应变率在同一室壁不同节段与不同室壁同名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七个家系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家系,提供国人ARVC的遗传学资料及家系成员的患病情况.方法调查就诊16例ARVC患者的家族史,包括询问家系成员病史,做心脏检查.根据欧洲心脏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结果16例患者中7例有家族史(44%),该7个家系中查出ARVC患者31例,平均年龄(38.9±15.0)岁.所有家系均表现为显性遗传.除先证者外,家系患者有症状者占19%.每个家系各有发病特点.右胸导联QRS波后部切迹在家系患者中多见.家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占74%.超声心动图显示3个家系的所有22例患者都有右室肌小梁增粗.右室的变化多集中于发育不全三角.病变部位室壁变薄伴有室壁瘤样收缩期膨出及运动障碍相当多见.病变严重者,右房、右室普遍扩大.结论国人ARVC多为显性遗传,有遗传异质性,临床表现复杂,多见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85.
王璎瑛  许迪  雍永宏 《江苏医药》2012,38(22):2673-2675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研究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按年龄将148例健康志愿者分为三组:青年组(18-39岁)56例;中年组(40 59岁)50例;老年组(≥60岁)42例.用VVI技术观察各组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心房收缩峰值速度(Va),分析左室心肌运动的年龄差异.结果 同一左心室壁,基底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最快,心尖段的速度最慢;左室侧壁、后壁、前壁、下壁运动速度较快,而前间隔最低.随着年龄增加,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减慢,而心房肌运动速度加快.结论 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收缩和舒张速度呈规律性变化,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功植入106例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O)和122例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SVSDO)的PMVSD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每年分别行常规ECG和Holter检查。结果术后新发生传导阻滞33例,AVSDO组与SVSDO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4.2%vs.14.8%)(P>0.05)。33例中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最常见(19例),其次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8例)和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1例Ⅱ度Ⅱ型AVB和3例Ⅲ度AVB均经临时起搏、激素治疗后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出院前21例传导阻滞消失。发生传导阻滞者较未发生者的PMVSD距主动脉瓣距离(DDRAV)长,PMVSD距三尖瓣隔瓣的距离(DDSTV)短,封堵器直径与PMVSD直径的差值(DDOV)大(P<0.05)。新发生传导阻滞出现时间越早越难恢复。结论应用AVSDO和SVSDO介入治疗PMVSD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相似,且多数能恢复正常。DDSTV、DDRAV和DDOV可作为术后新发传导阻滞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奥美沙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探讨其对病理性肥厚心肌ACE2/Ang(1-7)/Mas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18只、两肾一夹组(two kidney one clip,2K1C)50只.S组分离左肾动脉而不缩窄;实验组采用2K1C方法制备高血压模型.术后第4周末采用尾动脉袖法测量大鼠血压,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2K1C+蒸馏水组(K)22只与2K1C+奥美沙坦组(O)22只.术后第5周始O组以奥美沙坦3 mg·kg-1·d-1灌胃;K组每天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术后第8、12、14周,测量大鼠血压,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动脉血浆Ang(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Ang(1-7)受体Mas 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ERK1/2、Mas及ACE2蛋白水平.结果 (1)术后4、8、12、14周K组收缩压明显升高,药物灌胃后明显降低(P均<0.01);(2)术后第8、12、14周,K组大鼠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增加,药物灌胃后明显改善(P均<0.01);(3)K组血清Ang(1-7)水平在8、12周时明显升高(P均<0.01),14周时恢复正常(P>0.05),与K组比,O组Ang(1-7)水平8周时降低,在12、14周时明显升高(P均<0.01);(4)K组ACE2及Mas基因及蛋白水平8周时均上调,12、14周时均下调,p-ERK1/2各时间段表达均升高(P均<0.01);与K组比较,O组两基因及蛋白水平8周时明显降低,在12、14周时明显升高,P-ERK1/2各时间段表达均降低(P均<0.01).结论 2K1C法成功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导致明显左心室肥厚;奥美沙坦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左心室肥厚,抑制血清Ang(1-7)水平及组织Mas、ACE2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其改善心肌肥厚作用与其作用于Ang(1-7)/Mas/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PW)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术前术后左室心肌舒缩功能。方法 应用DTI-PW技术测量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术后二尖瓣环、左室心肌各节段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指标,并与3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术前室壁及二尖瓣环的S、E、SVTI、EVTI、ΔV、MVG明显低于正常组;E/A比值下降。术后左室心肌各节段及二尖瓣环S、E、SVTI、EVTI提高,△V及MVG无明显改善。结论 DTI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封堵术对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早期影响.方法 对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3 d的常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进行分析.结果 封堵术后3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术前减小,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运动角度较术前减低.与术前相比,基底部后壁、下壁、后间隔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降低(P<0.05),其余9个节段的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前、术后3 d左室射血分数(LVEF)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整体扭转运动角度峰值与LVEF、LVEDV呈线性相关.结论 左室扭转运动可作为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0.
顾翔  李寿桢  曹克将  单其俊  许迪  雍永宏  陆风翔 《江苏医药》2001,27(6):414-416,F003
目的:探讨多普革组织成像(DTI)技术对预激综合征(WPW)旁道(AP)定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2例体表心电图诊断为WPW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前,采用DTI的速度,加速度及频谱技术模式初步确定旁道位置即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以心内膜靶点准确定位标的速度,结果,DTI技术所确定的心室最早激动亮点出现时限与同步记录的心电图δ汉出现时限完全相同,DTI技术对旁道定位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8%,7%,结论:DTI有助于确定旁道位置,评价RFCA的效果,该技术无创,安全,重复性良好,可与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相互补以,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