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共55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2.2%(95%可信区间78.1%-85.7%),完全缓解率为65.5%(95%可信区间58.9%-71.6%);复治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2.4%(95%可信区间43.1%-61.4%),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8.8%(95%可信区间21.2%-37.8%)。初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59.5%(95%可信区间54.8%-64.2%),复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29.6%(95%可信区间20.4%-40.7%)。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长期缓解率高,而对于复治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D-葡萄糖[HK法]检测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浓度,乳酸测试盒检测糖酵解途径终产物乳酸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健康人外周血梯度离心法分离所得的淋巴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和SU-DHL-4中糖酵解相关基因HK1、LDHA、GLUT1、HIF-1α在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DG能抑制淋巴瘤细胞株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致使细胞增殖受抑。结论: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存在糖酵解异常,2-DG通过抑制淋巴瘤细胞株糖酵解通路,可干扰细胞能量代谢,阻断细胞周期,使细胞增殖受抑,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3.
阿糖胞苷及其药理作用阿糖胞苷(Ara-C)为嘧啶抗代谢类药物,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增殖。Ara-C进入细胞后,先在细胞内经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催化磷酸化,转变为有活性的Ara-C单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monophosphate,Ara-CMP),再转为Ara-C二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diphosphate,Ara-CDP)和Ara-C三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triphosphate,Ara-CTP)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FLT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抑制剂ASP2215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抑制剂SAHA,对伴FLT3-ITD突变的细胞株MV4-11的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P2215、SAHA单药或两药联合处理白血病细胞株MV4-11,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LT3及下游信号分子STAT5的磷酸化,分析凋亡调控蛋白Mcl-1、Bcl-xL、Bcl-2、Bax和caspase-9、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①相较于FLT3野生型细胞株THP-1,ASP2215能够特异性地抑制FLT3-ITD突变AML细胞株MV4-11细胞的增殖。②ASP2215和SAHA单药处理均能抑制MV4-11细胞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抑制MV4-11细胞株的活性,不同药物浓度联合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值皆小于1。③ASP2215和SAH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MV4-11细胞凋亡,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增加MV4-11细胞凋亡。MV4-1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伴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剪切活化,且活化程度随细胞凋亡增加而上升。相较于单药作用,两药联合能够引起更多的caspase-3和caspase-9剪切活化。形态学上,细胞凋亡和坏死改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依次增多,且两药物联合能够引起细胞更明显的凋亡和坏死改变。④FLT3抑制剂ASP2215能够降低FLT3受体及下游分子STAT5的磷酸化水平,SAHA对FLT3及下游STAT5分子磷酸化也有轻度抑制作用。ASP2215和SAHA都能引起Mcl-1和Bcl-xL抗凋亡蛋白水平的降低,轻度下调Bcl-2蛋白和轻度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两药联合相较于单药能够进一步下调Mcl-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例。结论:ASP2215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伴FLT3-ITD突变MV4-11细胞株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两药对FLT3-STAT5通路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xL及Bcl-2/Bax蛋白比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对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同时将CYP3A5重组质粒稳定转染有CYP3A5基础转录的K562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伊马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观察CYP3A5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介导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改变。结果:K562细胞经伊马替尼作用24h后CYP3A5mRNA转录增强,蛋白表达和活性均增加,与未加药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1、P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估治疗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的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新发DLBCL患者初次PET/CT检查中最大SUVmax与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校正国际预后指数(R-IPI)等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分析。结果:初发DLBL患者PET/CT的SUVmax与疾病分期、B症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呈正相关。R-IPI3个预后组中的SUVmax有显著区别,R-IPI预后差的一组SUVmax均值明显高于前2组,有统计学意义(P<10与SUVmax≥10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5.8%(P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细胞株NB4分化前后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的微小RNA(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及功能研究,进而探讨miRNA在APL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ATRA(1 μmol/L终浓度)处理NB4细胞,分别于4、24、72和96 h时收集细胞,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分化前后各时间点的表达谱差异,找出其中关键的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 ,RFQ-PCR)(TaqMan探针)方法验证其表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应用RFQ-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基因及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RNAs芯片检测结果显示:表达显著上调的miRNAs有8个,显著下调的有15个;其中miRNA-146a在ATRA处理NB4细胞4、24、72和96 h后的表达量,分别是处理前的0.82、0.83、0.44和0.37倍.利用TargetScan软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TGF-β1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公共调节型Smad 4是其中一个靶基因.ATRA处理后Smad 4 mRNA的表达量上调,蛋白表达水平也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抑制miRNA-146a的表达有可能通过上调其靶基因Smad 4的表达,恢复TGF-β1信号转导通路,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体外对HL-60细胞株存活率及细胞内代谢酶的影响,探讨Flu对Ara-c的增敏机制及G-CSF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将HL-60细胞分成5组,分别用Ara-C(A)、Flu (F)、Flu+Ara-C(FA)、G-CSF+Ara-C(GA)和G-CSF+Flu+Ara-C(FLAG)进行处理,收集加药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FQ-PCR)检测细胞内5种不同代谢酶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CDD、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和RRM2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FCM检测加G-CSF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FA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A或F,先用G-CSF培养24 h再加入Ara-C的细胞存活率要低于单用Ara-C者.加用G-CSF培养24 h后,S期细胞的百分率从(54.73±0.95)%升高至(59.0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G-CSF培养12 h后,S期细胞的百分率变化不大(P>0.05).HL-60细胞GA组5'-NT、CDD、RRM1和RRM2均比A组的低.在Ara-C 800 μg/mL+Flu 20 μg/mL浓度时,RRM1和RRM2的表达下调.结论:Flu或G-CSF均能增加Ara-C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Flu或G-CSF对Ara-C的增敏作用主要通过对核苷酸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增强而实现的,G-CSF提前24 h应用是用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 3A亚家族多肽5(cytochrome P450,subfamily ⅢA,polypeptide 5,CYP3A5)多态性、酶活性对患者发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法,检测AL患者骨髓原代细胞CYP3A5*3突变频率,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AL患者骨髓原代细胞CYP3A5酶的活性.结果:88例样本中野生型纯合子(CYP3A5*1/*1)23例(26%),杂合子(CYP3A5*1/*3)44例(50%),突变型纯合子(CYP3A5*3/*3)21例(24%).CYP3A5*3等位基因频率为74%,符合中国健康人群分布.按基因型分组后,3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CYP3A5酶活性[以6β-羟基氢化可的松(6β-hydroxycortisol,6β-OHC)/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值表示]检测结果分别为1.344±0.027、0.120±0.067和0.014±0.001;总生存率分别为(11.6±2.1)个月、(30.5±12.2)个月和(52.3±8.5)个月;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5±1.8)个月、(27.0±15.8)个月和(52.3±8.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3突变与AL发病无关,但可使CYP3A5酶活性显著降低或消失.含CYP3A5*1等位基因与耐药显著相关,从而影响患者的化疗疗效和预后.对初治AL患者进行CYP3A5基因分型和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预测AL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