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探讨急性髄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gH、TCR基因重排。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发生IgH基因重排(31.6%),8例TCR基因重排(21.1%)。阳性病例完全缓解率低;缓解期长的病例阳性率低;初发或复发时阳性率高。结论:IgH、TCR基因重排提示AML患者预后不良,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柔红霉素 (DNR)的分别作用下 ,白血病细胞株NB4和HL 6 0VEGFmRNA表达及VEGF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 应用RT PCR法和ELISA方法研究ATRA和DNR分别对NB4和HL 6 0细胞VEGFmRNA表达及VEGF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NB4和HL 6 0细胞中均有VEGFmRNA的表达和VEGF蛋白的分泌。ATRA(10 - 5~ 10 - 8mol L)及DNR(0 .0 1~2 .0 0 μmol L)在体外能分别下调NB4及HL 6 0细胞VEGFmRNA的表达和VEGF蛋白的分泌 ,并呈时间(3~ 72h)和剂量依赖性 (r值均为 - 1.0 0 ,P值均 <0 .0 1)。结论 这两种化疗药物除了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或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外 ,还可以通过抑制促血管新生 ,使新生血管减少 ,以发挥抗白血病的效应。  相似文献   
73.
急性白血病的出凝血异常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高表达有关.循环血流中的TF主要表达于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MP)和异常剪接TF(altematively spliced human tissue factor,asHTF)中.为探究asHT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出凝血异常中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了6种常见的AML细胞株NB4、BL-60、Kasumi-1、U937、K562和THP-1,在RNA水平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6种细胞株中仅NB4、U937细胞存在全长TF和asHTF的RNA水平基线表达并经测序验证,对上述2种细胞在蛋白质水平进行了流式细胞仪及TF活性、杭原检测发现,asHTF仅有极少量TF抗原表达且基本无TF活性,而MP相关TF(microparticle associated tissue factor,MP-TF)的抗原和活性显著高于asHTF.结论:在NB4、U937细胞中asHTF基本无促凝作用,而MP-TF有凝血活性且在肿瘤细胞释放TF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 构建Rag2-ICN1-EGFP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的单细胞期,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筛选F0代,并建立稳定传代的转基因鱼系.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 、Western blotting验证IC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涂片方法鉴定T-ALL斑马鱼模型的表型.结果 在867条显微注射重组质粒的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20条(2.3%)转基因阳性斑马鱼,为F0代转基因斑马鱼,其中雄鱼9条,雌鱼l1条.在已性成熟的F0代成鱼之间采取一对一形式交配,产下F1代,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在大体观、mRNA以及蛋白水平验证了IC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转基因F1代斑马鱼与fii1-EGFP斑马鱼相比,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转Notch1基因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模型,为深入探讨Notch在促进T-ALL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这种疾病模型进行高通量的活体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建立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同向性病毒整合位点(EVI)1融合基因斑马鱼模型,研究AML1-EVI1融合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AML1-EVI1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期,建立生殖系稳定转染的转基因模型,常规养殖到F2代。以F2代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运用反转录(RT)-PCR验证AML1-EVI1融合基因的表达,外周血涂片、肾细胞涂片检测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全胚胎原位杂交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FQ-PCR)检测融合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1(GATA1)、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结果:在性成熟146条嵌合表达的F0代斑马鱼中鉴定得到3条(2.1%)转基因阳性斑马鱼,其中雄鱼2条,雌鱼1条。外周血涂片及肾细胞涂片显示转基因斑马鱼出现造血细胞分化障碍,幼稚细胞增多,全胚胎原位杂交及RFQ-PCR均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型斑马鱼造血转录因子MPO基因表达量无论造血细胞发育早期还是晚期都明显下降,转录因子GATA1则在发育早期上调,晚期呈现明显下调。结论:AML1-EVI1融合基因通过调节转录因子抑制髓系分化,红系发育,促进原始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共55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2.2%(95%可信区间78.1%-85.7%),完全缓解率为65.5%(95%可信区间58.9%-71.6%);复治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2.4%(95%可信区间43.1%-61.4%),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8.8%(95%可信区间21.2%-37.8%)。初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59.5%(95%可信区间54.8%-64.2%),复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29.6%(95%可信区间20.4%-40.7%)。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长期缓解率高,而对于复治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D-葡萄糖[HK法]检测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浓度,乳酸测试盒检测糖酵解途径终产物乳酸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健康人外周血梯度离心法分离所得的淋巴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和SU-DHL-4中糖酵解相关基因HK1、LDHA、GLUT1、HIF-1α在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DG能抑制淋巴瘤细胞株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致使细胞增殖受抑。结论: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存在糖酵解异常,2-DG通过抑制淋巴瘤细胞株糖酵解通路,可干扰细胞能量代谢,阻断细胞周期,使细胞增殖受抑,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8.
阿糖胞苷及其药理作用阿糖胞苷(Ara-C)为嘧啶抗代谢类药物,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增殖。Ara-C进入细胞后,先在细胞内经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DCK)催化磷酸化,转变为有活性的Ara-C单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monophosphate,Ara-CMP),再转为Ara-C二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diphosphate,Ara-CDP)和Ara-C三磷酸(arabinosidecytidine triphosphate,Ara-CTP)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FLT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抑制剂ASP2215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抑制剂SAHA,对伴FLT3-ITD突变的细胞株MV4-11的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P2215、SAHA单药或两药联合处理白血病细胞株MV4-11,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LT3及下游信号分子STAT5的磷酸化,分析凋亡调控蛋白Mcl-1、Bcl-xL、Bcl-2、Bax和caspase-9、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①相较于FLT3野生型细胞株THP-1,ASP2215能够特异性地抑制FLT3-ITD突变AML细胞株MV4-11细胞的增殖。②ASP2215和SAHA单药处理均能抑制MV4-11细胞的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使用时能够协同抑制MV4-11细胞株的活性,不同药物浓度联合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值皆小于1。③ASP2215和SAH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MV4-11细胞凋亡,两者联合能够进一步增加MV4-11细胞凋亡。MV4-1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伴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剪切活化,且活化程度随细胞凋亡增加而上升。相较于单药作用,两药联合能够引起更多的caspase-3和caspase-9剪切活化。形态学上,细胞凋亡和坏死改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依次增多,且两药物联合能够引起细胞更明显的凋亡和坏死改变。④FLT3抑制剂ASP2215能够降低FLT3受体及下游分子STAT5的磷酸化水平,SAHA对FLT3及下游STAT5分子磷酸化也有轻度抑制作用。ASP2215和SAHA都能引起Mcl-1和Bcl-xL抗凋亡蛋白水平的降低,轻度下调Bcl-2蛋白和轻度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两药联合相较于单药能够进一步下调Mcl-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蛋白比例。结论:ASP2215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伴FLT3-ITD突变MV4-11细胞株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两药对FLT3-STAT5通路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Mcl-1、Bcl-xL及Bcl-2/Bax蛋白比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对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同时将CYP3A5重组质粒稳定转染有CYP3A5基础转录的K562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伊马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观察CYP3A5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介导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改变。结果:K562细胞经伊马替尼作用24h后CYP3A5mRNA转录增强,蛋白表达和活性均增加,与未加药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1、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