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阿糖胞苷(Ara-C)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测定DCK mRNA表达水平,比较敏感与复发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复发耐药患者DCK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敏感患者(P<0.01).结论 DCK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Ara-C耐药相关,DCK 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白血病患者对 Ara-C 敏感性的一个指标,进而可以预测Ara-C 的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已认识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和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提高诱导缓解率和无病生存(DFS),但对化疗剂量增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MDAra—C对AML缓解后巩固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以阿糖胞苷2g/m^2,静滴2—3h,q12h,连续应用6个剂量为1疗程。观察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用相应措施的效果。结果: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非造血系统副反应轻微,在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后得到改善。结论:AML缓解后应用MDAra—C作巩固治疗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白血病CYP3A5耐药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tracer-hGR重组质粒,并用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对CYP3A5药物代谢酶转录、表达调控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结果 菌落PCR及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tracer-hGR重组质粒.经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三种化疗药物加药后共转染ptracer-hGR质粒的实验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高于单纯转染CYP3A5报告基因质粒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2、0.0034和0.0164);而卡铂和米托蒽醌加药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增高趋势. 结论 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三种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这一信号途径而上调CYP3A5 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对于判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AML)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血清LDH和血清β2-MG水平,分析其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各型患者的血LDH和β2-MG水平相同.初发、复发时血LDH和β2-MG水平较缓解时高.血LDH和β2-MG水平低的患者安全缓解(CR)率高,生存期、元病生存期长.血LDH和β2-MG均增高的患者较单项增高或均正常的患者CR率低,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短.结论 血LDH和β2-MG是AML患者有意义的预后指标,而联合检测对于疗效、预后意义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CYP3A5参与急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在急性白血病(AL)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RT-PCR、免疫组化、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株、AL患原代细胞CYP3A5转录表达与细胞株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患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检测化疗药物对CYP3A5的转录调控;构建CYP3A5重组质粒稳定转染HI,60细胞,观察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否改变。结果转录CYP3A5的K562、U937细胞与不转录CYP3A5的NB4、HL-60细胞相比,对柔红霉素明显耐受(耐药倍数均为2.1倍);原发耐药组患初治时CYP3A5阳性率(17.2%)显高于持续完全缓解(CCR)组(0.4%)与继发耐药组初治时(5.4%),早期复发组第1次完全缓解(CR1)时阳性率(23.9%)显高于CCR组CR时(1.3%);柔红霉素可诱导K562/A02、HL-60/ADR细胞CYP3A5转录;HL-60细胞稳定转染CYP3A5重组质粒后明显耐受柔红霉素、长春新碱(耐药倍数分别为3.0,4.0倍)。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CYP3A5可能使其原位代谢多种化疗药物,是直接导致AL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过强的细胞凋亡导致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DS 总体的发病率约5/10万,但70岁以上者发病率升至22~45/10万,并随年龄的上升而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 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分析英国的全科医师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发现在英国有规范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完善的全科医师培训制度,明确的全科医师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紧密的初级和二级医疗联合体系,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措施以及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提示我国在深化医疗改革进程中,要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必须加快推进全科医师培养,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业务综合能力;建立全科医师首诊制度,促其做好健康守门人;提高全科医师待遇,增加其职业认同感;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通畅体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PNAS-2单链抗体与PNAS-2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反转录病毒转染法将抗PNAS-2单链抗体表达载体pMIG-PNAS-2ScFv转入U937细胞(pMIG-PNAS-2ScFv组),同时设转染pMIG空载体(NC组)及未转染载体的U937细胞(U937组)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链抗体表达情况及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观察PNAS-2表达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3激活情况。结果成功将抗PNAS-2单链抗体编码序列转入U937细胞,所表达的单链抗体能与PNAS-2抗原特异性结合。与NC组和U937组相比,pMIG-PNAS-2ScFv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活化型caspase-3表达增加,但PNAS-2含量并无变化。结论抗PNAS-2单链抗体能有效结合U937细胞内的PNAS-2抗原并有促进U937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促凋亡机制可能与PNAS-2功能位点被封闭后功能失活而无法发挥抑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