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5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和形态学差异。方法:Morris水迷宫筛选学习记忆正常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大鼠侧脑室分别注射5μl Aβ25-35(2mg/ml)、STZ(120mg/ml)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观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第3d STZ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第4d、第5d,STZ组和Aβ组逃避潜伏期均增加(P<0.05),Aβ组与STZ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120s内大鼠跨越虚拟平台次数、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有效区停留时间,Aβ组和STZ组均减少(P<0.05),Aβ组与ST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整齐、胞核较大、细胞着浅蓝紫色;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红染、核固缩;STZ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较Aβ组排列更为紊乱,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少于Aβ组。结论:侧脑室注射STZ和Aβ25-35均可成功制备AD模型,但STZ较Aβ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损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2.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认知行为的干预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脂、血压、体重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4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80例,对照组60例。在两组原药物干预不变且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干预组进行定点、定时监测,跟踪随访,并与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结果: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的干预能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水平,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海南地区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降低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4、2016和2018年参与海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2018...  相似文献   
35.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靶区勾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调强靶区的勾画。方法 2010—2011年收治的 11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行CT模拟定位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制定,诱导化疗前靶区由原发灶临床靶体积覆盖。对两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t检验。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鼻咽部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分别为44.72、28.87 cm3(t=3.89,P=0.003),颈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的分别为32.76、19.82 cm3(t=2.47,P=0.033);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最大剂量区体积减小(t=2.93~4.59,P均<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3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再次勾画靶区使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剂量减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CD44V6在乳腺癌中表达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有随访结果的女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癌CD44V6阳性率(804%)显著高于非浸润性癌(25%),(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89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5%),(P<001);CD44V6阳性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或10年生存率(565%,217%)显著低于CD44V6阴性组(100%,71%),(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及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四川省各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四川省113所二、三级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68%的三级医院对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浸泡后交于地区建立的垃圾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94%的二级医院对毁形浸泡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只能做焚烧处理。结论四川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不仅需要政府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而且还需要各级医院进一步完善组织和管理,并重视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常需补充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术后残留34例,术后放疗后复发1例,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予4~6个野共面或非共面照射,3例脑干肿瘤DT50~54Gy/25~27F,其他部位肿瘤DT56~60Gy/28~30F,每日一次,每周5次。结果:随访6-38个月,完全缓解25.7%(9/35),部分缓解48.6%(17/35),稳定14.3%(5/35),疾病进展8.6%(3/35),缓解率为74.3%;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8.5%、53.9%。CT或MRI显示脑水肿9例,未见严重放射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9.
陈海霞  汲小信 《吉林医学》2007,28(4):507-50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组和实施常规护理教育组的急性小儿肠炎患儿疾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全面健康教育患儿疾病治愈率高于实施常规护理教育患儿,病程缩短,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结论:实施全面健康教育后,多数患儿家长有所得益,提高了患儿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了患儿及家长的不健康行为,延缓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此病的护理能力,增加了护理患儿的知识。  相似文献   
4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斌  张铁军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中草药》2006,37(11):1601-1606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