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3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 (LCAF)治疗组和常规分割 (CF)治疗组 ,其中LCAF组 6 6例 ,先用常规分割照射 36~ 4 0Gy ,18~ 2 0分次 ,2 4~ 2 8d完成 ,再用LCAF照射 35 .1~ 4 0 .5Gy,2 6~ 30分次 ,17~ 2 1d ,2次/d ,1.35Gy/次 ,间隔 6h以上 ,总量 75 .1~ 76 .5Gy ,4 6~ 4 8分次 ,4 5~ 4 7d完成。CF组 70例 ,总量 70Gy,35分次 ,4 7~ 4 9d完成。结果 鼻咽部肿瘤完全缓解率 (CR)LCAF组和CF组分别为 97%、90 % ;1、3、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LCAF组分别为 97.0 %、95 .4 %、89.8% ,CF组分别为 92 .8%、77.1%、70 .1% ,2个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7.0 6 ,P <0 .0 1)。 1、3、5年的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 98.5 %、77.3%、6 8.2 % ,CF组分别为 95 .7%、72 .7%、5 9.6 % ,2个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1,P >0 .0 5 )。2个组放射治疗急性毒副反应 ,LCAF组口腔黏膜反应与CF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5 0 ,P >0 .0 5 )。 2个组远期毒副反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7,P >0 .0 5 )。结论 鼻咽癌LCAF的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CF的 ,但长期生存率无差别 ,患者能耐受LCAF治疗 ,不增加远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2.
鼻咽癌每周七天连续加速放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随机比较鼻咽癌7d/周连续加速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10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加速放疗(CAm)组和常规放疗(CR)组各50例。CR组6MVX线面颈联合野照射36~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至70Gy。CAm组6MVX线周一至周五常规分割面颈联合野照射,总量40Gy;周六、周日用60Co双侧耳前野,1次/d,1.8Gy/次,6MVx线面颈联合野照射结束后继续60Co双侧耳前野连续照射。照射总量T1~T2期6340cGy,T3~T4期6880cGy。颈部周一至周五6MVX线下颈部切线照射,CR组以后用电子线加量;CAIR组周六、周日用^60Co行全颈切线照射。治疗剂量均为60~65Gy,预防剂量为50~55Gyo结果放疗结束3个月内根据临床及影像检查结果鼻咽部肿瘤CAIR组和CR组的CR率分别为98%和88%(P=0.050)。急性皮肤反应CAm组和CR组的1、2级和3、4级分别为88%、12%和92%、8%(P=0.500),急性黏膜反应分别为74%、26%和82%、18%(P=0.330)。2个组白细胞、血红蛋白、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7d/周连续加速分割放疗,患者能够耐受,肿瘤近期局部控制率好,其对长期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3.
冯华  王蓓  陈晓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47-148
目的对我院近视患者所做手术的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对我院所做屈光不正矫治手术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的思路进行探讨。结果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的过程。结论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矫治方式,近视的矫治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4.
50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治疗(IMRT组),同时50例行常规放疗(CRT组)。所有的L—N2-3病例均接受(顺铂或奈达铂每天30mg/m^2)同步化疗,分别于d1-3,d22-24,d43-45进行。肿瘤疗效参照WHO标准,急性期反应评价参照RTOG标准。[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放疗,近期疗效IMRT组CR率为98.0%,高于CRT组的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IMRT组口干反应较CRT组轻(P=0.000),两组骨髓抑制无显著性差异(P=0.308)。[结论]IMRT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且降低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清热生津汤防治急性放射性13咽反应疗效。[方法]60例首程放疗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自拟清热生津汤;B组不行清热生津汤治疗。所有病人均寸第1周末开始观察、用药,直至放疗第6周末。[结果]在放疗第三、四、五、六周末时,A组和B组3~4级急性放射性13咽反应各为6.7%(2/30)、46.6%(14/30);10%(3/30)、43.3%(13/30);6.7%(2/30)、46.6%(14/30);6.7%(2/30)、56,7%(17/30)。两组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生津汤具有降低3~4度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的发生率,推迟3~4度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出现的时间,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可以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口咽反应。  相似文献   
76.
陈晓钟  黄爽 《浙江医学》2021,43(2):129-133
调强放疗广泛应用的时代,鼻咽癌(NPC)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现有高疗效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精准放疗,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是目前NPC治疗的主要挑战。利用功能影像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的剂量雕刻放疗是精准放疗的热点之一。此外,远处转移作为NPC治疗的主要失败原因,其疗效差强人意。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如何应用免疫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有效、低毒的方案治疗和减少远处转移成为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在转移性NPC的单药及联合治疗中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开始逐步进入局部晚期NPC的治疗选择探索中。本文就上述NPC诊疗中热点问题的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初步评价超分割外照射加立体定 向适形放射剂量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 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1999~2002年收治的 14例复发鼻咽癌进行超分割外照射(1.3Gy/次, 2次/d,总剂量42~60Gy)加立体定向适形放射 推量(4Gy/次,隔日照射,共10次,总量20Gy) 的临床研究。结果:总有效率(CR+PR)85.7% (12/14),其中完全消退(CR)64.3%(9/14),部分 消退(PR)21.4%,肿瘤稳定14.3%,2年总生存 率57.1%(8/14),无瘤生存率42.8%(6/14),靶 区肿瘤控制率为78.6%(11/14)。结论:超分割 外照射加立体定向适形放射剂量治疗局部复发 鼻咽癌在临床上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部分甚至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因此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鼻咽癌确定TNM分期、指导放疗设野及估计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随机选择的103例首诊鼻咽癌患者行颈部超声检查,并对243个可疑颈淋巴结行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旨在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金厅  陈晓钟 《浙江医学》2019,41(10):1095-1099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技术多种多样,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已经普遍使用适形调强放疗。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鼻咽癌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初诊无转移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可达90%,5年无远处转移率可达80%。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合理降低治疗毒副反应,重新明确全身化疗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全身化疗主要包括诱导化疗、同步化疗以及辅助化疗。本文就适形调强放疗时代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胡福军  陈晓钟  姜锋  李斌  冯星来  秦卫丰 《浙江医学》2010,32(6):836-839,851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同期调强放疗及辅助化疗的急性反应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期65例、Ⅳ期61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GTVnx 9.0~75.9Gy/30~33F、PGTVnx 9.0~69.9Gy/30~33F、PTV1 60.0Gy/30~33F、PTV2 50.9~54.0Gy/28~30F、GTVnd 67.5~69.9Gy/30~33F.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方案:Cisplatin(DDP)/Nedaplatin(NDP)+5FU,同步化疗方案:NDP或DDP.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急性反应评价标准参考CTCAE3.0评估标准.结果 104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同期调强化疗+辅助化疗,11患者例完成同期增敏化疗(化疗1次/周,共6~7次)+辅助化疗,余11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仅做1~4周期化疗.随访8~42个月,死亡4例,远处转移8例,放射性视神经损伤2例,鼻咽部溃疡3例;2年局部控制率100%,2年总生存率96.1%,2年无瘤生存率90.3%.全组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较轻微.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采取新辅助化疗+同期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是可行的,3~4级急性黏膜炎或/和3~4级血液学毒性是限制化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