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通过实验观察初步探讨血小板活化状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根据美国Aa Hoc委员会制订的头痛分类标准(1962年),选取门诊确诊的38例患者,其中典型偏头痛12例,普通型偏头痛26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5~48岁(平均34.5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半数有偏头痛家族史。入选对象均无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检查正常,排除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92.
急性脑梗塞病人白细胞流变性与球结膜微循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孔膜滤过法对31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和23例健康查体者的白细胞流变学及其他有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检查了球结膜微循环。结果提示病人组白细胞总数、变形指数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而红细胞流变学有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认为白细胞流变性异常在急性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球结膜微循环可作为估价脑梗塞发生、发展、预后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3.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复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复制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00 ppm组、1500 ppm组、1650 ppm组、1800 ppm组和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每组中毒箱分别通入浓度为1000 ppm、1500 ppm、1650 ppm、1800 ppm的CO混合气体,对照组通入空气。连续通气12h。利用迷宫试验评估动物的智力状态。迟发性脑病大鼠诊断标准为中毒3d后、28d内出现昏迷或迷宫实验正确入臂次数少于3次者。采用TUNEL法和透射电镜等双重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500 ppm组、1650 ppm组均有4只大鼠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1000 ppm组和对照组大鼠未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1800 ppm组通气5 h有3只大鼠死亡。两种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数,1000 ppm组均少于5.00%,对照组均少于1.60%,1500 ppm组均多于5%-65%,1650 ppm组均多于10%-80%。结论:建立大鼠CO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以CO浓度1500-1650 ppm、吸入时间12 h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给予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治疗前、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头痛程度、头痛频率、眩晕缓解率、远期疗效观察,并进行疗效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χ2=10.152,P<0.05)、头痛频率(χ2=11.322,P<0.05)、眩晕缓解率(χ2=10.152,P<0.05)、复发率(χ2 =6.15,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银杏达莫.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预防月经期偏头痛的临床策略和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门诊就诊的月经期偏头痛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mg组和10mg组.收集患者年龄、头痛时间、偏头痛家族史、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无药物处理,10mg组在月经期前后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预防治疗(月经期前2天至后3天),5mg组给予5mg预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头痛程度的变化,分析药物剂量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5mg组比较,两组在头痛程度、频率和复发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10mg组比较,两组在头痛程度、频率和复发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0mg组和5mg组比较,10mg组无痛率明显高于5mg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mg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5mg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月经期前2天至后3天每天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控制头痛程度和频率的效果较好,预防复发的远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AST 40 mg组和AST 100 mg组,每组1 2只。AST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注射相应剂量的AST。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缺血区和半暗带区OX12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 40 mg组和AST 100 mg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ST 10 mg组比较,AST 40 m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AST 40 mg组和AST 100mg组脑梗死体积、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OX42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阿森斯睡眠量表(AIS)对112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112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失眠的发生率.对偏头痛组中无睡眠障碍亚组、可疑失眠亚组和失眠亚组先兆发作率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睡眠质量与偏头痛的关系.结果:偏头痛组失眠的发生率(58.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1%)(P<0.001).偏头痛各亚组间先兆发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眠亚组中、重度头痛的比例(53.0%,37.9%)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亚组(23.8%,19.1%)和可疑失眠亚组(40.0%,16.0%)(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偏头痛组睡眠质量与头痛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睡眠质量越差的患者头痛程度越重,改善睡眠质量有可能减轻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对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晚发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10 mg组,n=45)和B组(5 mg组,n=45)。收集患者年龄、偏头痛家族史、头痛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A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预防治疗,B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预防治疗;两组给药均每天1次,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头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剂量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A组头痛程度低于B组(p<0.05)。A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10 mg控制晚发型偏头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效果较好;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盐酸氟桂利嗪5 mg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0.
探讨血小板在Binswanger病发病中的作用,用荧光探针测定11例BD患者、9例Alzheimer病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以颈内静脉和肘静脉血PMF的差值作为反映脑循环中PMF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