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比较腓肠肌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与肌电图测量的相关性,为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肌电图技术检测21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左侧腓肠肌运动位点,并经过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13个位点作为解剖位点.随后由3名测量员对11例志愿者进行左侧腓肠肌解剖位点标记,然后采用肌电图定位技术对解剖位点进行回测,将3名测量员测试所得肌电图运动位点与解剖位点进行比较.结果 3名测量员回测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解剖学测量定位结果与肌电图测量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解剖学测量定位注射肉毒毒素是一种简便、快捷定位方法,其定位结果与肌电图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值得在基层临床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PM功能训练。于手术结束2、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于手术结束2周、6周、6个月、1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于手术结束12个月后参照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参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统计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并对存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 结果 手术结束2、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周、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结束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27.5±1.8)分和(27.1±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时间点,2组间的膝关节功能等级比较,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12个月后,2组患者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WOMAC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采用CPM功能训练结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可快速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的肿胀程度,促进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83.
陈星宇 《河北医学》2014,(5):777-780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经乳晕缘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比较二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质量及愈合时间、瘢痕宽度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结论:经乳晕缘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安全可靠,术后瘢痕不明显,更符合女性对胸部审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脑桥基底部梗死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桥基底部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方法回顾性地分析95例脑桥基底部梗死的原始资料。结果脑桥基底部梗死是后循环常见的梗死,据其是否涉及基底部表面分为基底动脉分支病(BABD)及小动脉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及肢体瘫痪,常伴构音障碍、头晕、共济失调、偏身感觉障碍等。根据临床表现往往不易与内囊梗死区别。结论脑桥基底部梗死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与内囊梗死相似,罕见有经典的脑桥综合征。  相似文献   
85.
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宇 《内科》2008,3(2):166-167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1)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症为特点,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二氧化碳血症。(2)70例重症肺结核中以肺部感染为诱因者32例(45.71%),其他诱因为咯血14例(20.00%)、病灶进展13例(18.57%)、气胸11例(15.71%)。(3)70例均合并呼吸衰竭,其中Ⅱ型呼衰63例(90%),Ⅰ型呼衰7例(10%)。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3例(47.14%)。(4)经常规治疗70例中有51例缓解,19例死亡。第一次呼吸衰竭至死亡时间平均为2.6年,并发MOF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呼吸衰竭,肺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及早发现肺内感染及呼吸衰竭,及早应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不同屈膝角度的马步桩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并为传统体育疗法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提供依据。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1~77岁,平均50.0岁。均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门诊复查骨折临床愈合后,分为3组进行康复训练:A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60°站桩训练;B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30°站桩训练;C组,男10例,女10例,采用平路行走训练。康复训练为期1个月。以X线片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于训练前后对各组病例进行B觟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2~4个月)。B觟stman功能评分:训练前A组18.89±2.19,B组18.74±2.03,C组18.85±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评分29.40±1.14最高,B组26.09±3.86与C组25.70±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步桩运用于髌骨骨折术后的中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靠、有显著疗效的;相比平路行走训练和屈膝30°站桩训练,屈膝60°马步桩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白杨素(0,2.5,5,10,20,40 mg/L)作用于MG-63细胞后,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白杨素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白杨素(20 mg/L)对骨肉瘤细胞Bax、Bcl-2、Caspase-3、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白杨素(20 mg/L)对骨肉瘤细胞Bax mRNA、Bcl-2 mRNA、Caspase-3 mRNA、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白杨素抑制MG-63细胞增殖、促进MG-63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经20 mg/L白杨素处理后,MG-63细胞Bax与Caspase-3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与Survivi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白杨素在体外抑制MG-63细胞增殖,促进MG-63细胞凋亡,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8.
隋国权  陈星宇  黄超 《现代保健》2012,(30):119-1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骨折愈合率、Sanders髋关节评分、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对患者实施6~12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经过治疗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等显著的优势,且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研究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 mA)修饰及其甲基化修饰酶基因在低剂量镉暴露Sprague Dawley(SD)孕鼠脐血中的表达,探讨6 mA表观遗传修饰对镉发育毒性的影响。方法模拟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构建低剂量镉暴露的SD孕鼠动物模型,以0、1.0、3.0和9.0 mg/kg·bw剂量对SD雌鼠连续灌胃氯化镉溶液90 d后进行交配,查到阴栓者定为孕第0天,持续染毒至孕第20天进行剖杀,收集脐血,提取DNA和RNA,斑点印迹(Dot blot)检测6 mA修饰水平,RT-qPCR检测6 mA修饰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孕鼠之间的各项繁殖指数未见明显的差异,各染毒组胎鼠体重均明显降低(H=47.82,P<0.01),胎鼠身长、尾长等其他发育指标在个别染毒组出现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脐血6 mA修饰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6 mA甲基化转移酶N6AMT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9.0 mg/kg剂量组N6AMT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甲基化酶ALKBH1和ALKBH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0和9.0 mg/kg剂量组ALKBH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0 mg/kg剂量组ALKBH4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D孕鼠脐血中6 mA修饰酶的基因表达改变与镉暴露相关,DNA 6 mA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对镉的发育毒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微创取出术的一致性问题,并探讨微创切口长度计算公式的理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18-12完成的62例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取出术,以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正位X线片为基础,总结出内固定物微创取出术切口长度计算公式的相关参数,并且归纳微创理论切口长度计算公式。设主要克氏针张力带独立取出微创理论切口长度为L,设所有克氏针张力带单一取出微创理论切口长度为L1,统计分析实际切口长度、L值、L1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际切口长度为(41.60±28.03)mm,L值为(25.15±7.46)mm,L1值为(28.14±13.62)mm。不同手术医师实际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实际切口长度比L值长,L1值比L值大,实际切口长度比L1值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微创取出术切口长度计算公式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配合细致的手术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内固定取出术的微创化及手术医师操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