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探讨MAO活性分析在HBV感染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84例HBV感染者及12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AO活性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ALT升高,大三阳者)、B组(ALT升高,小三阳、HBV-DNA阳性者)、D组(ALT正常,大三阳)MAO均呈明显升高(P〈0.01);C组(ALT升高,小三阳、HBV-DNA阴性者)、E组(ALT正常,小三阳、HBV-DNA阳性者)、F组(ALT正常,小三阳、HBV-DNA阴性者)MAO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对HBV感染者进行血清MAO活性分析,有助于了解肝细胞损害情况,预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对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强生Vitros950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方法选择两个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人混合血清作为实验样品,每天分两批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两次,连续操作20d,认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批内不精密度(Sur)、批间不精密度(Srr)、日间不精密度(Sdd)和总不精密度(ST),并将Sur、Srr与1/4 CLIA’88进行比较,Sdd、ST与1/3CLIA’88进行比较。结果葡萄糖、尿素氮两个浓度的Sur、Srr〈1/4 CLIA’88,Sdd、ST〈1/3CLIA’88。结论强生Vitros950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尿素氮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能满足临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FPSA/TPSA(F/T)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36例患者(其中PCa42例,BPH94例)与65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TPSA、FPSA水平,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组、PCa组TPSA、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组的血清 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 BPH组(P<0.01),而PCa组F/T显著低于BPH组(P<0.01).TPSA处于4 μg/L~10 μg/L时BPH、PCa组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PCa组FPSA、F/T均显著低于BPH组(P<0.01).以F/T≤0.15为标准对PC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实验有效率均达70 %以上;而以TPSA≥4 μg/L且F/T≤0.15为PCa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实验有效率分别为71.4 %、87.4 %、60.0 %、92.1 %与84.1 %.结论:F/T可用作PCa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依据,有利于PCa的早期诊断,以TPSA≥4 μg/L且F/T≤0.15为标准,可在不升高漏检率的基础上提高PCa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共有49个种类,其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真菌108株占11.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属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数在前7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9.0%)、粪肠球菌(9.6%)、肺炎克雷伯菌(7.0%)、白色念珠菌(6.8%)、奇异变形杆菌(3.9%)、铜绿假单胞菌(3.3%)、表皮葡萄球菌(3.0%)。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37.5%,MRSA的检出率为5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70.6%~100%)。结论引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重视细菌学培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和特殊耐药菌株的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