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68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正流传度:50000000+一提起帕金森,人们就想起"手不由自主地抖动"的画面。的确,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状之一。所以当自己手抖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帕金森。那么手抖就真的是帕金森吗?大咖来辟谣手抖,在医学术语中称为"震颤"。其实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出现过震颤。比如紧张会手抖,发脾气会手抖,劳累也会产生手抖,我们称之为生理性震颤,一般出现在情绪强化的情况下,频率约为每分钟8-12次(8-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 )基因 5 侧翼区多态性与帕金森病 (PD)遗传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的PD病人1 50例和正常人 1 50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RsaⅠ、Pst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检测CYP2E1基因 5 侧翼区多态性 ,并分析比较PD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发现PD病人和正常人之间CYP2E1基因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CYP2E1基因 5 侧翼区多态性可能与PD的遗传易患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27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舒张压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78例EH病人的基因型,同时进行基因测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x)浓度。结果aa+ab基因型EH患者的空腹血清NOx明显低于bb基因型(P<0.05);aa+ab基因型EH患者的舒张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结论eNOS基因27bp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减少NOx的释放而参与舒张压增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功能。方法PCR法扩增人TH基因上游片段,插入pGL3-Basic质粒,构建一个表达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瞬间转染MES23.5、293及Cos7细胞,用Dual Luciferase Assay法测定目的DNA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DNA片段长度为520bp,与人TH基因-493/+27区一致。与pGL3-Basic质粒相比较,构建的报告基因在3种细胞中显著表达(P<0.01)。结论TH基因-493/+27区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构建的报告基因有助于研究TH基因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8.
数十年来,左旋多巴曾为帕金森病(PD)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并始终作为PD治疗的金标准享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伴随其治疗产生的运动并发症却成为困扰医患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对运动并发症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可在产生良好疗效的同时降低运动并发症的风险,故其被作为PD治疗的新理念备受关注。为此,大量研究致力于开发能形成CDS状态的左旋多巴新制剂,从而探寻出提高疗效与降低运动并发症之间的平衡点。文中就左旋多巴治疗PD的回顾及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9.
背景:临床研究中进行腓骨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力学研究是不现实的,而有限元分析法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建立腓骨重建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下颌骨体部缺损腓骨重建三维模型及内固定模型,在前牙、健侧第一磨牙、健侧第二磨牙加载    100 N咬合力,观察下颌骨模型重建前后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值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重建模型钛板、钛钉孔周围骨质的应力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腓骨前后端的最大位移值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在髁突颈部。在重建模型中,最大应力集中在健侧髁突颈部,加载相同咬合力的情况下重建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前牙加载最大应力值大于后牙加载。在每块钛板内侧的两钉孔之间应力值最大,下颌角部位的应力比较集中,加载侧近下颌骨缺损处前上方的第一颗钛钉为下颌骨残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近腓骨中段后下方钛钉为腓骨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下颌骨残端近缺损处以及腓骨中段上板处的钉孔周围皮质骨为最大应力集中部位,前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大于后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腓骨在X轴上从上缘到下缘的位移值不断减少,在Y轴上从前下方及后端至中份的位移值逐渐减少,在Z轴上从前端到后端的位移值逐渐减少。腓骨前端的最大位移值在Z轴方向,后端的最大位移值在Y轴方向上,前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均较后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大。说明下颌角后上方钛板最易折断,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钛钉尖端和颈部应力比较大,应选择双皮质钛钉;腓骨端和下颌骨残端钛钉和钛板的应力比较大,应重视其稳定性和固位性;前牙咬合时的应力大于后牙咬合时的应力,修复后应避免前牙咬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0.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药物浓度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运用血药浓度监测仪测定患者血药浓度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癫痫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中国汉族癫痫患者中有12例含突变型CYP2C19基因.在7例(58.3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的比值高于剂量比值的患者中,6例(85.7%)为突变型基因携带者(慢代谢者).结论:CYP2C19是苯妥英钠的主要代谢酶.CYP2C19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苯妥英钠代谢减慢,应给予小剂量苯妥英钠,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