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加强岗位责任制管理,提高科室的出勤率和工作效率,本科室自1999年元月引进了考勤计算机管理——指纹自动识别考勤管理系统:KQG—Ⅰ型指纹考勤饥。该系统的高分辨指纹识别为其最突出的特点,使被管理者的指纹与计算机中贮存的指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89例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87~ 1998年我院 189例意外伤害死亡病例的原因与特点进行分析 ,旨在为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对策。一、资料与方法全部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室死亡登记与死亡病案。死因分类按ICD 9分类。减寿年数 (PYLL)方法 ,使用年龄阈为 1~6 8岁。二、各类伤害死亡分析1 损伤138例意外损伤致死者中 115例为机动车撞伤 ,占全部损伤的 83 3 %。其中 10 5例为颅脑损伤 ,其他复合伤 10例。 7例为电击伤 ,占 5 1%。 16例为其他意外损伤 ,占 11 6 % ,其中3例为自杀 (1例跳楼 ,2例自缢 ) ,4例为他伤 (2例为枪伤 ,2例为刀伤 ) ,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 1987~ 1998年间的12 6 2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死亡原因、死因顺位、年龄结构、死亡动态以及性别、城乡分布等综合分析。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源于本院病案室 1987~ 1998年住院死亡登记与死亡病案。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 ICD- 9分类。诊断或推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玻璃体内单次注射联合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与单独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效果对比。方法病程8周以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40例(4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20只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第二组(20只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次,然后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在治疗后的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结果第一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平均BCVA(10gMAR)分别与基线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5,0.445,0.944,0.564,P〉0.05);第二组治疗后分别与基线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4,4.675,3.823,3.616,P〈0.05)。治疗后12个月BCVA与治疗前比较,BCVA(10gMAR)提高0.3以上者:第1组有5例(25.00%),第2组13例(65.00%)(X2=6.46,P=0.01)。两组之间CMT比较,在1、3、6及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7,5.505,3.070,2.605,P〈0.05)。在随访12个月时,第1组CMT下降(230.4±107.6)斗m,第2组下降(336.2±167.5)μm。结论玻璃体内单次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较单独格栅样光凝治疗取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92例。现对其安全性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 and mental status in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At the 40th day after earthquake, 354 wounded were evaluated by the PTSD Symptoms Self Rating 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 SCL-90 ). The diagnosis of PTSD was made according to DSM-Ⅳ criteria. Results After 40 days, 82( 23.2% )suffered PTSD in these wounded, including 55 females( 55/200,27.5% ) and 27 males( 27/154,17. 5% ), the rate in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n. In those non-PTSD wounded, 199patients 199/249,79.9% ) had re-experienced symptoms, 164 patients( 164/249,65.9% ) had numbness/escaping symptoms, 208 patients( 208/249,83.5% ) had excessive arousing symptoms. The SCL-90 total score( 209.00 ±68.78 ), obsession( 2. 38 ± 0. 61 ), human relation sensitivity( 2. 18 ± 0. 87 ), depression ( 2. 50 ±0. 86 ), anxiety( 2.42 ± 0. 90 ) and hostility factor( 2.47 ± 0. 87 ) score of the PTS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PTSD[( 153.08 ± 5.63 ),( 1.71 ± 0. 64 ),( 1. 50 ± 0. 60 ),( 1.71 ± 0. 69 ),( 1.70 ±0. 76 ),( 1.66 ±0. 73 );P <0. 05 -0. 01] . The SCL-90 total score and somatization, obsession, depression,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crankiness, psychosis and the other factor score of the wounde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group( P < 0. 05 - 0. 01 ). Conclusion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existed PTSD symptoms in experienced earthquake disaster, they need to be intervened for a long period.  相似文献   
17.
地震伤员PTSD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相关症状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在地震后40 d对伤员PTSD症状进行评定.结果:地震后40 d 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51.4%,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2.364)、地震中被掩埋(OR=2.171)、目睹有人在地震中受伤(OR=0.338).结论:此次地震后PTSD症状的检出率相当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症状自评(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DSM-IV-TR 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SCID-I/P)进行诊断,在地震灾后40天对按照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转移到重庆市11所医院的386名伤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分析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 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354名转移伤员中共检出PTSD患者82例,检出率为23.2%,其中男性27例(17.5%),女性55例(27.5%).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女性(OR=2.364,95%CI:1.159~4.823),地震中被掩埋(OR=2.171,95%CI:1.088~4.333),目睹有人在地震中受伤(OR=0.338,95%CI:0.150~0.761).结论:经历地震灾后被转移到重庆的伤员中有近1/4的灾民存在PTSD症状.其中女性、被掩埋等暴露因素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8例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误诊原因,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初诊均被误诊,占同期异位妊娠的8.16%(8/98),其中,3例手术治愈,5例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宫腔介入无创治疗均获良好的结局,有效的保留了生育功能,减少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期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51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151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146例,占96.7%;二次插管成功5例,占3.3%。插管后发生穿刺点出血3例,占1.9%,静脉炎1例,占0.6%,无导管堵塞及导管断裂现象。151例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为7~284d,平均134d,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PICC导管插管重点为保证导管的通畅,做好临床护理可以降低插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