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患者 女,67岁。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与进食无关,无明显发热、呕吐、腹泻及黑便症状,遂来我院检查。B超检查未见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天后患者腹痛加重,伴发热,再次来我院急诊。体检:腹部有肌卫、压痛及反跳痛,以右侧腹部为著,查血淀粉酶174U/L,尿淀粉酶2040U/L,拟“急性胰腺炎”予止酸抑酶抗炎治疗,经数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减轻,转入住院治疗。入院当天患者仍有中上腹不适及阵发性疼痛,但体检时除有轻度压痛,未见有明显肌卫及反跳痛。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平片见右膈下至右中腹有纵行长条…  相似文献   
102.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系统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管系统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胆管系统结石的患者进行了MRCP检查,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对MRCP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或临床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了诊断质量的MRCP图像;100例胆道结石的患者共有158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26例次,胆囊结石56例次,总胆管结石73例次和总肝管结石3例次。胆管系统结石的主要MRCP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信号缺失(充盈缺损);倒杯口征;靶征;铸型样结石。MRCP结合原始图像对胆管系统结石诊断总检出率为90%,而MRCP对胆管系统结石诊断部检出率为82%两者比较(P〈0.05)。结论:MRCP结合原始图像对胆管系统结石的诊断有较高的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MRI采用三维流入血管造影法(3D-TOF)横断面、左右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回顾性分析了24例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和10例正常人MR表现.结果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组中有22例(91.7%)显示有神经血管压迫,其中17例为延髓左侧腹外侧或左侧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2例为两侧延髓腹外侧或迷走神经根部均有血管压迫,3例为延髓右侧受血管压迫;在正常人组中有3例显示为右侧神经血管压迫,1例为延髓左侧腹侧椎动脉压迫.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对照研究,评价MRCP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疑有胰胆系疾病的患者在PhilipsGyroscanNT1.0T超导系统上作MRCP检查,ERCP采用常规方法检查.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4岁~68岁,平均56岁.28例先行MRCP后再作ERCP,12例先行ERCP,大部分患者两者间隔时间1d~2d,最长达7d.两者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资料中,MRCP对胰胆系疾病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9.1%、特异度100%、准确度90%,ERCP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4.2%、特异度100%、准确度85%,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x2=0.11,P>0.05).结论MRCP具有无创伤性,与ERPC相比较,在诊断胰胆系疾病方面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没有治疗作用,目前尚难以取代ERCP.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ACC)的CT、MRI表现特点,并探讨二者诊断ACC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9例ACC患者的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对ACC有较大诊断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比较2种成像技术在A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例患者同时完成了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2例患者仅接受了CT平扫加增强检查,3例患者仅接受了MRI检查。39例ACC患者中,38例肿瘤为单侧发病(左侧19例、右侧19例),1例为双侧发病;23例肿瘤呈分叶状,16例呈类圆形;肿瘤直径为4.0~17.3 cm。CT、MRI检查中,分别有47.2%、82.4%的病例病灶内存在出血灶;91.7%、50%的病例发现肿瘤内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影;77.8%、82.4%的病例提示包膜不光整。所有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性成分多呈中度增强;少量病例可见钙化、周围脏器血管受累、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肿瘤转移。14例同时完成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的病例中,2种成像技术分别发现肿瘤灶内出血6例、12例,肿瘤内增生血管12例、6例,包...  相似文献   
106.
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CT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n=17)和单纯性梗阻(n=19)患者术前腹盆部CT检查资料,对肠梗阻的CT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以判断梗阻性质。结果 CT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组诊断正确率达95%,而绞窄组诊断正确率为82%。梗阻肠段肠壁增厚对于诊断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74%;靶征为12%、100%;肠壁强化异常为12%、100%;肠壁积气为29%、100%;肠系膜积液为94%、58%;肠系膜血管水肿47%、100%;漩涡征为12%、1000k;鸟嘴征为18%、100%;腹水为59%、84%。结论 CT是一种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效、快速的方法。梗阻肠段肠壁强化缺如、肠壁积气、缆绳征、靶征、漩涡征和鸟嘴征,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为特异性的征象;而梗阻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等征象,对于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多层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和总结了多层CT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包括探测器、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进展,并对多层CT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仿真内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同时提出了因多层CT的出现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在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10例。术前根据CT扫描结果和治疗计划系统,制备3D打印共面模板,术中在该模板引导下进行穿刺和植入粒子,术后对剂量学参数进行验证。观察治疗前后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9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90)、1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15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50)。评估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下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穿刺定位的成功率,治疗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吻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例胰腺癌患者在共面模板引导下均成功穿刺和植入^(125)I粒子。术后剂量学参数D90符合术前计划,治疗前后D90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V100和V150分别为(94.3±2.4)%、(90.4±4.1)%和(62.1±13.4)%,符合治疗剂量学要求。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血肿。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工具,有助于胰腺癌^(125)I粒子精准植入,可使术后剂量参数符合术前计划要求。  相似文献   
109.
一般除胃肠道病变以外的、直径在3 cm以上的胸腹部病灶,绝大多数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径小于3 cm的病灶被发现的机会也日益增多[1]。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较小的结节性病灶,利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进行定性诊断,已越来越多地为临床所应用,而高超精湛的穿刺活检水平对许多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小病灶的临床现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的胸腹部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临床联系。方法 :本组 116例白血病患者 ,男 71例 ,女 45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1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8例。每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深部淋巴结浸润为主 2 5 /3 0例 ( 83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髓外浸润肺部最多见 3 5 /61例 ( 5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浅表淋巴结浸润为主 6/7例 ( 8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中重度脾大 18/18例 ( 10 0 %)伴浸润 6/18例 ( 3 3 .3 %)显著。结论 :胸腹部CT征象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