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3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活血化瘀中药抗小鼠术后病理性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抗小鼠术后痛理性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清洁级)120只,造模后随机分成5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蛆)、C组(盐酸川芎嗪组)、D组(尿激酶组)、E组(阿司匹林组),术后第1d、2d腹腔给药,饲齐14d,于术后第15d处死小鼠,进行腹膜粘连评分及病理HE染色、免疫蛆化SABC法及Mason染色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腹膜Nair粘连评分提示A组粘连中位数为Ⅲ级,B、C、D组则为Ⅱ级,B、C、D与A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1,P=0.0021,P=0.0058);HE染色提示C与A、B、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479,P=0.0319);Masson染色提示C与A、B、D、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Ⅰ免疫组化提示C、D分别与A、B、C、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药物抗粘连效果为C≥D>B>E≥A,丹参酮ⅡA、川芎嗪及尿激酶均有预防并减轻腹腔粘连作用,尤蹦川芎嗪与尿激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2.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对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对活血化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此类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通塞脉片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拆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通塞脉片基础上,获得治疗急性脑缺血的通塞脉微丸精简方。方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固定君臣药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拆方,选择对小鼠脑缺血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为评价指标,优选治疗急性脑缺血的通塞脉微丸精简方。结果?原通塞脉片处方减去党参、牛膝后的通塞脉微丸精简方具有较好的延长小鼠脑缺血存活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论?由黄芪、当归、金银花、玄参、石斛、甘草等组成的通塞脉精简方具有较好的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中药作用机制及显效物质的阐明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当前研究的对象大都为中药的丰度成分,研究思路多归为正向药理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忽略对中药微量成分的研究。“遗传协同致死”是一种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可使得共同调控生物效应呈现级数放大(大于1 000倍)。鉴于,遗传协同研究模式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取得喜人成绩。(包括PARP抑制剂的发现,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组合的临床使用等)。同时,中药在对抗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为契合遗传协同靶点提供多成分基础。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研究模式用于阐明微量活性成分的研究?从“靶点-成分-效应”的逆向思维出发,在明确遗传协同靶点的基础上,对中药微量弱效成分起效机制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发现潜力的协同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46.
破血消癥中药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雯婷  潘燕红  王爱云  陆茵  陈文星 《中草药》2016,47(24):4472-4477
活血化瘀治则是中医临床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也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但近几年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中药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破血消癥中药属于活血化瘀药的一种,其效力峻猛,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肿瘤作用明显,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破血消癥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就破血消癥类中药莪术、三棱、斑蝥、水蛭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认为破血消癥药是一类具有典型抗肿瘤转移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及开发价值,并认为其抗肿瘤转移实质与影响肿瘤有氧糖酵解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阐明这一机制可为破血消癥药的临床抗肿瘤及肿瘤转移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7.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磷酸化糖蛋白,是SIB-LING家族中的一员,它能作用于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促进细胞黏附、浸润,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凋亡。OPN被称为是“肿瘤转移基因”,其在血清中的含量高低与肿瘤病人的转移情况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在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OPN是一个很好的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玄参总苷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电凝中动脉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分,对梗死指数、脑含水量进行测定,研究玄参总苷对电凝法致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玄参总苷可以改善大鼠因中动脉缺血所致的行为学障碍;缩小脑部缺血大鼠的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率;可以降低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结论:玄参总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王爱云  陆茵 《肿瘤学杂志》2009,15(4):347-349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新生,国内外目前用于抗肿瘤研究的血管新生模型,细胞模型包括大分子基质细胞培养模型、cytodex3血管新生模型;组织模型则为各种动物的主动脉或静脉血管新生模型;整体模型包括家兔角膜血管新生模型、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模型、聚合物植入模型、斑马鱼或水蛭血管新生模型。全文介绍各种模型的应用,并对其优劣进行评述,指出从细胞、组织、整体水平综合考察药物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才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药物对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中草药》2009,40(3):476-479
利用Pubmed收集了丹参相关的文献600余篇,整理了近年来与丹参药理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出丹参的药理活性成分,揭示单味中药丹参中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效应,并试图找出丹参中发挥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结构母核,提出以结构母核为基础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