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作者采用微爆破碎石仪配合纤维胆道镜在术中及术后治疗肝胆管嵌顿结石或残余嵌顿结石18例,具有碎石彻底,取石方便,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的特点,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手术取石次数,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下生理盐水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采用超声常规检查和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4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因病理:结肠幼年性息肉20例,梅克尔憩室8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6例,紫癜性肠炎5例,回肠恶性淋巴瘤2例,回肠管状腺瘤、Peutz-Jeghers综合征回肠息肉、回盲瓣炎性息肉、回肠黏膜下迷走胰腺、回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降结肠癌各1例。常规超声检查符合率68.09%(32/47);灌肠充盈检查符合率95.74%(45/47)。肠套叠部位:小肠15例,回盲部11例,结肠21例。肠套叠类型:回回型5例、回回结型10例、回盲型11例、结结型17例、结直肠型4例。结论超声灌肠充盈检查明显提高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理性诱发点检出率、确定肠套叠部位和类型、大大减少临床剖腹手术探查率。另该法安全简便、无创伤痛苦及辐射,可替代CT、X线下空气灌肠检查,成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3.
本文总结我院 1994~ 2 0 0 0年采用一种新型胃超声造影剂充盈胃腔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诊断胃癌 2 5 0余例 ,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并有胃镜检查对照临床资料完整者共172例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本组 172例中 ,男 12 4例 ,女 48例 ;年龄最小13岁 ,最大 75岁 ,平均 5 8 5岁 ;其中 40岁以下有 5 6例 ,占 32 6 %。本组病例中 ,超声检查首诊者 12 8例 ,占74 4% ,并有 32例是在无症状时偶尔体检发现 ;余 44例为胃镜首诊。2 仪器和方法 采用RT 2 80 0、RTfino、ACUSON12 8XP型实时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5…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与CT的对照研究,评价胃腔超声造影在胃癌定性及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胃癌患者胃腔超声造影情况和CT检查结果。结果胃腔超声造影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0.38%,漏诊率为7.69%;CT诊断符合率为86.54%,漏诊率为11.54%;二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腔超声造影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68%、86.21%、100%,胃腔超声造影N、M分期诊断符合率高于CT(P<0.05),T分期诊断符合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腔超声造影对胃癌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对N、M分期诊断符合率高,但对胃底部T分期诊断符合率较低,需结合其他诊断手段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纤维胆管镜经膈肌诊治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纤维胆管镜经膈肌探查胸腔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6.
在剖腹阑尾切除术中 ,对于切口的选择 ,多选用麦氏切口、右下腹直肌分离切口或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对于诊断明确者 ,上述切口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对于误诊为“阑尾炎”的其他疾病 ,如 :妇产科急腹症、升结肠肿瘤等 ,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则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因其不能很好延长切口。我们综合上述切口的优缺点 ,对阑尾手术切口作了改进。方法为 :选择脐到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作一纵形切口 ,长 3~ 4cm ,此处大致为腹直肌外缘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 ,向内侧可显露腹直肌前鞘 ,向外可显露外斜肌腱膜。使用拉钩 ,将切口略拉向右下方 ,到达麦氏点位置 ,顺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 ,余下步骤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此种切口 ,行 2 5例阑尾切除术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当发现存在妇产科急腹症时 ,若切口不易延长 ,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 ,则关闭腹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按原切口作腹直肌分离切口 ,且适当延长切口 ,使手术视野显露充分 ,而避免两个切口 ,不影响腹部美观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应用了此方法 ,效果满意。随访 2 1例病人 ,时间 3个月至 1年 ,未发现伤口异常。此切口优点 :①适应证较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SA引导下TACE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所有患者治...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内径(d)变化以及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197例胆囊切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总管内径大小,观察不同宽度胆总管内径和胆总管结石的情况。结果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内径呈代偿性扩张,179例中无残余结石的胆总管内径平均值为7.4±1.6mm,扩张程度与手术后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尸〉O.05)。197例中d≤10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4.88%,10〈d〈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8.06%,d≥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58.33%,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有助于对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的正确认识,对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超声助显剂造影在进展期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胃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后进行检查,并进行Borrmann分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和胃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对进展期胃癌诊断符合率92.94% (79/85),病变部位符合率97.65% (83/85),浸润深度符合率88.24% (75/85),淋巴结转移符合率70.51% (55/78),肝转移符合率90.91% (10/11)和卵巢转移符合率100% (4/4).结论 胃超声助显剂造影检查对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查和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查在各种病因所致输尿管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损伤资料29例,所有患者行输尿管修补术前均行超声波与静脉肾盂造影两种方法检查,诊断结果与最终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比超声波检查对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超声波诊断符合率93.1%(27/29),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89.7%(26/29),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能准确诊断输尿管损伤,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具有简便、无创、快速、安全等诸多优点,在输尿管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