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14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脑脊液间接胆红素(CSF-IBIL)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试验组36例胆红素脑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并与对照组44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相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14,P<0.01)。结论联合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危重症患儿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小儿危重症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危重患儿的血清PCT和D—D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和WBC计数作比较。结果与无临床感染指征组相比,有临床感染指征组患儿中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RP和WBC计数在二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和D—D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棚关。结论PCT与DD均可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感染性疾病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DD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危重患儿感染时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临床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小儿危重症感染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01/2006-12收治的58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的手术时机、延期切开复位、应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预防性植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27个月,平均16.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2(4~7)月个。按Mazur评分标准:优22例,良27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84.4%,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和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内固定器,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预防性植骨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8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α-2b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加服利巴韦林300~40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300mg/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观察4周。同时观察地榆升白片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8%(16/46),对照组为88.1%(37/4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轻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30.4%(14/46),对照组为47.8%(22/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需要干扰素减量的中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4.3%(2/46),对照组为21.4%(9/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需要停止干扰素治疗的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4.2%(6/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所致骨髓抑制,效果显著,且价廉、方便,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体外分析黏附分子αvβ3和αvβ5及其配体Del-1、L1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比较正常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T3A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αvβ3和αvβ5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6种肿瘤细胞Del-1和L1的表达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使用连续光谱荧光测定仪定量肿瘤细胞在LSEC和T3A上的黏附,并分析抗不同黏附分子的抗体和siRNA对肿瘤细胞一内皮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结果 T3A细胞αvβ3和αvβ5的基础表达高于LSEC,而ICAM-1的基础表达低于LSEC.缺氧上调两种内皮细胞αvβ3和αvβ5的表达,而ICAM-1表达仅在LSEC中升高.在不同肿瘤细胞中,Del-1和L1的基础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缺氧条件下受到明显不同的调节.Del-1和L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在T3A细胞的黏附明显高于LSEC,并且在缺氧条件下黏附明显增加,这种黏附可以被抗αvβ3、αvβ5的抗体或沉默β3和β5的小干扰RNA(siRNA)阻断.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αvβ3、αvβ5及其配体在肿瘤细胞-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肾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的疾病之一。原因繁多,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常见有因泌尿系发生感染,应排出体外的尿液中的一些钙、磷、镁、氨等矿物质被损害的肾组织沉着变成晶体物而发生;因饮食习惯不恰当而引起的缺维生素A、维生素C等,损害桨膜的完整性,体内的一些钙、磷、镁、氨等矿物质被损害的肾组织吸收变成晶体物而发生;因人体中不断增加黑胆汁的原因在泌尿路增多了沉积物,也是引起肾结石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探讨哈萨克族民间动物药物用法、功效。  相似文献   
68.
首先,作者援引中医经典之作介绍了关于腰椎病的相关观点;然后表明西医的腰痛是中医的肾气虚和骨、肌腱的营养不良引起的,扭伤和感受寒湿是引起腰痛的两个常见致病因素。结论为补肾强肾是适当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Bcl-2蛋白和Bag-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25例CINⅢ(原位癌4例)及36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Bcl-2和Bag-1蛋白进行检测,并以20例子宫肌瘤经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00%、43.57%、76.00%、66.67%,其表达在CIN和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15.00%、48.72%、72.00%、83.33%,其表达在正常组织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Bcl-2与Bag-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结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Bag-1过表达,表明它们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Bcl-2与Bag-1在肿瘤早期抗凋亡作用相互增强,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从学术界众多的研究成果到繁杂丰富的产品成果的纷至沓来。同时自由基医学理论的深入,即使普通消费者也面对着日益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产品宣传和众多的选择。天然抗氧化剂都有哪些吸引人的因素呢。这里。我们对近年来天然抗氧化剂相关研究做一简单的分析。传统上得到广泛使用的合成抗氧化剂曾经得到使用者的青昧,但伴随着其应用也发现了合成抗氧化剂的一些重要的缺陷,比如毒性作用、致癌作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合成抗氧化剂逐渐失宠,其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则逐渐由天然抗氧化剂逐步补充,尤其是在食品保健医药领域尤为突出。由目前的研究而言,天然抗氧化剂主要集中于植物提取物,从化学结构上分主要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皂苷类、鞣质类、多糖、苯酚类(多酚)、生物碱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