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 了解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补救性肝切除(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构建SLR术前选择性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CE+SLR治疗的119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6个月,存活时间≥36个月患者82 例(长期存活组),存活时间<36个月患者37 例(短期存活组)。通过卡方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确定SLR前的关键因素,构建接受TACE+SLR治疗HCC患者的SLR术前选择性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结果 119例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0.8%、80.6%、68.6%。SLR术前AFP>20 ng/mL、癌灶数目≥4个、TACE治疗后肿瘤负荷降低<0.15、门脉癌栓(PVTT)和主瘤最大径>10 cm等是影响预后、增加死亡风险的SLR术前关键因素。基于上述5个关键因素构建新的SLR前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其C指数=0.781(95% CI:0.714~0.848),具有较好的预测患者生存的准确性和区分能力。结论 TACE联合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疗效确切。基于SLR前AFP水平、癌灶数目、肿瘤负荷下降水平、PVTT、主瘤最大径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SLR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72.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采用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肝癌患者258例,分为两组:A组(生存期≥5年)患者150例,B组(生存期<5年)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TACE,后续治疗为TACE治疗和/或包括外科切除、其他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95%CI 84.5~109.5),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CI 10.4~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肿瘤数目、肿瘤大小、AFP值、肿瘤分期、动静/门脉瘘、肝外转移、腹水、门脉受侵/癌栓、碘油沉积状态、肝外血供、肿瘤边界、综合治疗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HR=2.141,P<0.01)、无门脉侵犯/癌栓(HR=3.554,P<0.01)、碘油沉积状态Ⅰ型+Ⅱ型(HR=1.679,P=0.017)、综合治疗(HR=2.745,P<0.01)是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TACE及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安全有效,TACE术前的肿瘤数目、门脉受侵/癌栓、TACE后碘油沉积状态、综合治疗等是影响TACE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2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的患者(男:女=2.38:1,平均年龄52.8岁),纳入标准为胆总管上段梗阻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并且术后随访4周。以术后四周血清总胆红素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原发疾病、术前Child—Pugh评分、行PTBD术和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及术中胆道造影显示梗阻类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大于50%有18例,小于50%有9例。两组病例在PTBD术距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及术后胆道感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4.
门静脉高压病人部分脾栓塞术对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PSE前门脉主干(PV)压力为(51 .4±13.7)cm H2O,脾静脉(SV)为(55 .5±23 .2)cm H2O,肠系膜上静脉(SMV)为(51.8±17 .2)cm H2O,PSE后PV 为(42.4 ±8.7)cm H2O,SV 为(42.3±11 .8)cm H2O,SMV 为(43 .4 ±13.1)cmH2O,通过自身对照“t”检验,PV,SV 为P< 0 .05 ,SMV 为P< 0 .001 。结论 PSE前后门脉主干及其分支压力改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SE术后短期内门脉及其分支压力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5.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硬脑膜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占颅脑外伤的2%~9%,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但一部分病例迁延不愈或反复颅内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预后.2001-2006年6年间我院收治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联合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器官的内照射吸收剂量进行估算。方法21例患者肝动脉内按体质量注入^131I-美妥昔单抗(27.75MBq/kg)和混合化疗药物的碘化油乳剂。用1计数仪测量5min和0.5,2,4,24,48,72,120,168h血样和尿样的放射性。用SPECT仪行4或5次全身扫描。用感兴趣区图像处理法计算主要器官和全身放射性活度占给予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ID),SPSS12.0软件拟合时间-%ID曲线,计算累积活度,依据医学内照射辐射剂量学(MIRD)方法和血液间接法计算器官和红骨髓的内照射吸收剂量,计算肿瘤/非肿瘤放射性比值。结果^131I-美妥昔单抗的平均剂量为1.89(1.47~223)GBq/次。显像示放射性主要浓聚于肝区肿瘤组织,随时间延长,甲状腺后期有放射性浓聚,体内其他组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器官吸收剂量(12例):肝(3.19±1.01)Gy,脾(3.65±2.41)Gy,甲状腺(3.61±2.40)Gy,肺(0.97±0.23)Gy,肾(0.96±0.35)Gy,全身(0.57±1.55)Gy,红骨髓(0.55±0.09)Gy(7例)。肿瘤/肝放射陛比值(7例):3h为2.88±1.11,64h为2.15±0.53,120h为1.81±0.39,168h为1.64±0.39。结论依据MIRD方法计算获得了主要器官、红骨髓和全身内照射吸收剂量,这对更好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和制订个体化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介入导入三氧化二砷(As2O3)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3~2.8 kg,制作VX2兔肝肿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动脉灌注组:As2O3 3 mg/kg 生理盐水10 ml;b组As2O3微球栓塞组:注入As2O3 PLGA微球3 mg/kg;c组空白微球栓塞组:注入PLGA微球3 mg/kg;d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兔肝肿瘤模型制作后14 d行肝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根据螺旋CT扫描获得肝内肿瘤影像,测量肿瘤大小,次日行介入治疗,术后第21天处死实验兔后,取出肝脏,测量瘤体大小;肿瘤组织4%甲醛固定,多点取材,HE染色,显微镜检.结果 实验兔介入操作均获成功,且均存活.肿瘤平扫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强化明显,坏死组织无强化,呈不均匀高密度,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而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术后CT随访d组和a组肿瘤明显增大,中央呈低密度;c组肿瘤有轻度强化,b组肿瘤体积小,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各组肿瘤体积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标本体积测量显示As2O3微球栓塞组瘤体最小,a、b、c组与d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a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和d组肿瘤体积大,呈鱼肉样,质地脆,坏死区位于肿瘤中心区域,白色豆渣样,肿瘤血管丰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巢团状排列,纤维样组织少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b组肿瘤体积小,坏死明显,坏死区边缘纤维组织丰富,在纤维组织内可见残存瘤巢.在纤维组织外围见到肝细胞空泡变性,呈片状分布.结论 As2O3 PLGA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化疗栓塞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它较术前给予哌替啶等强效镇痛剂和术中动脉灌注利多卡因更有效  相似文献   
79.
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3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3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失访,平均生存期为17.7个月,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15.3个月。结论 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肝癌破裂后腹腔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1例肝癌破裂后腹腔转移的患者进行TACE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中位生存期等。结果:患者在TACE术后均出现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3.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3.0,CTCAE v3.0)评价,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TACE总有效率为74.2%。第一次TA-CE治疗至研究终点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TACE治疗肝癌破裂后腹腔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在TACE术中,仔细寻找肿瘤供血动脉并应用超选择插管技术对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是提高TACE治疗效果、减轻栓塞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