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9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31.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间变化关系,探讨细胞遗传学变化及ALP水平在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时期CML患者,检测其血清ALP,并取骨髓有核细胞采用直接法或24小时培养法、R带显色技术作染色体分析.结果 CML患者AL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复杂核型出现率及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且ALP水平与髓内幼稚细胞数水平呈正相关,PH1阳性核型CML患者与复杂核型CML患者血清ALP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 CML患者血清ALP水平及染色体复杂核型反应该期患者疾病特征,对CML疾病分期、预后判断有价值,两者间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孙家和  刘元  李志祥  钱军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006-2009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能否作为预测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120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预测术前NLR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并分析术前NLR与cN0期PTM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前NLR与PTMC患者肿瘤直径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所有120例cN0期PTMC患者中51例(42.5%)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伴有包膜侵犯、多灶性、术前NLR和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多灶性和包膜侵犯以及NLR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多灶性、包膜侵犯无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术前NLR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0.434,P<0.001)。 结论 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前NLR可以预测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且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34.
35.
正春天是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是过敏性皮炎高发季节。季节交替及化妆品使用不当,往往导致面部过敏性皮炎发生。轻者表现为面部潮红,丘疹、丘疱疹、少量脱皮,重者表现为面部水肿水疱。面部过敏性皮炎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饮食因素之外,还与吸入物(如,花粉、粉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05062.1通过调控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CRC)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GSE84983和GSE104364数据库,分析lncRNA AC005062.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收集医院肿瘤外科进行CRC手术治疗患者的肿瘤组织(肿瘤组)及癌旁组织(对照组),随机抽取8对,采用qPCR法检测两组中lncRNA AC005062.1的表达。运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CRC细胞中lncRNA AC005062.1的表达后,采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方法检测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伤口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利用数据库比较lncRNA AC005062.1和MACC1基因在染色上的定位,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MACC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CRC细胞中lncRNA AC005062.1,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ACC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GSE84983和GSE104364数据库分析及两组组织检测结果提示CRC中lncRNA AC005062...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方法自2010-01—2012-04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68例(84膝)膝关节疾患,按照疾病类型分为OA组和RA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HSS单项评分及总分等。结果术后68例(84膝)获得平均47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人工膝关节假体脱位。O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显著低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个月疼痛和HSS总分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年和3年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单项评分和HSS总分均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及RA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与OA相比,RA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相对较差,但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闫志  荆珏华  钱军  田大胜  陈磊  朱斌 《安徽医学》2016,37(11):1405-1408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早中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术式分为A组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0例)和B组后路钉棒内固定组(15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35例患者均获随访。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术后为(8.47±1.67)°较术前(13.28±3.12)°减小,VAS评分术后为(2.30±1.10)分较术前(7.10±1.20)分改善,ODI评分术后(13.70±3.50)分较术前(43.80±5.50)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术后(5.37±2.21)°较术前(13.83±4.54)°减小,VAS评分术后(1.90±1.20)分较术前(7.10±1.10)分减少,ODI评分术后(13.90±3.10)分较术前(41.10±5.30)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手术前的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Cobb角矫正及防止丢失上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rankel分级,A组术前D级7例,E级13例,术后D级3例,E级17例,术前B组D级5例,E级10例,术后E级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不做病灶清除,其疗效优于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早中期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9.
正20多岁的张女士上初中时,脸上开始长痘,曾尝试涂抹药物,但效果不明显。上大学后,脸上的痘痘依然存在,为了摆脱这些烦人的小痘痘,张女士决定通过化妆来遮盖。但是,没过多久,痘痘越长越多。痘痘也称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感染性炎症,好发于青少年。女孩儿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雌性激素正常,而雄性激素过高,两种激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体会,分析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中转开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2月-2013年10月间进行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患者,其中全腔镜21例,16例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以及未中转的临床资料以及分析中转患者的主要原因。结果:术中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血管损伤(肺动脉损伤、肺静脉损伤、奇静脉损伤)、淋巴结干扰以及胸腔内的致密粘连等,其中肺动脉损伤是最为多见的原因,占37.50%(6/16),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与未中转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损伤出血以及淋巴结的干扰、胸腔粘连是术中中转的主要原因,肿瘤大小不是常见的中转行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原因,而患者的年龄也会对中转开胸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