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背景:临床发现,脑损伤合并骨折有些部位骨痂过度生长,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 目的:对比观察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02/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 对象:合并脑损伤组与单纯骨折组骨痂病理标本各50例。合并脑损伤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单纯骨折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7~52岁。 方法:取两组患者各50例受伤7~10,11~15,16~20,21~27,28~35 d的骨痂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期骨痂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低,观察骨折愈合速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X射线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 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两组骨痂内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细胞来源一致,合并脑损伤组骨祖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早期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增加,7~10 d达到高峰,高峰持续30 d后逐渐减少;单纯骨折组在11~15 d出现高峰,高峰在20 d开始下降,峰值明显低于合并脑损伤组,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合并脑损伤组在伤后4周即可见X射线片长骨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单纯骨折组在伤后7~9周才见到大量骨痂生长。 结论: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强于单纯骨折患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快速大量分化,是骨折快速愈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尤力良作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11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O,且在膀胱洼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后出院,(1~3)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其中7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愈;剩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尤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克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耽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3.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通道建立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穿刺点、穿刺径路的合理选择及扩张、通道建立的技巧。方法:总结在X线定位下PCNL治疗3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通道建立与治疗效果。结果:Ⅰ期手术穿刺、通道建立、成功碎石率100%;Ⅰ~Ⅲ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3.33%;单通道26例(72.22%),双通道7例(19.44%),三通道3例(8.33%);无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第一个穿刺点首选中后组盏,径路应与目标盏长径相吻合;带鞘扩张时扩张器应进入集合系统内约2cm,退出扩张器直接完成通道建立;Ⅰ期建立单通道处理。肾盂、中组肾盏结石为主,Ⅱ期先经Ⅰ期通道处理上下盏残留结石,慎重建立第二、三条经皮肾通道。  相似文献   
154.
脊柱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于脊柱的良性肿瘤,血运丰富,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并可发生肺转移,因此治疗难度大.文中综述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其发生肺转移时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目前,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广泛或边界的整块切除,如果不能达到边界切除,则应辅助放射治疗,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巨大的骶骨骨巨细胞瘤可采用连续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发生肺转移的脊柱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肺叶切除和(或)采用化疗来控制.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评价多孔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修复腔隙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成骨愈合机制.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随机选择应用多孔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修复孤立性骨囊肿刮除术后骨缺损55例(实验组),或应用异体骨颗粒材料修复40例(对照组).术后1周、1、2、3、6、12、24及48个月摄X线片,采用自定的X线影像学半定量方法观察植骨材料的降解和成骨情况,计算植骨材料降解率,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随访时间段、不同植骨方式的材料降解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β-TCP人工骨降解成骨过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48个月,平均28.4个月.终末随访X线片示β-TCP人工骨和异体骨均能修复骨缺损.实验组(81.5%±23.2%)与对照组(77.9%±19.4%)材料降解率无统计学差异(t=0.803,P=0.424).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年龄越小植骨降解率越高的趋势;术后3年以上,实验组降解率高于对照组(t=29.893,P=0.04);采用打压植骨法时对照组降解率高于实验组(t=39.233,P=0.00),实验组组内比较疏松植骨法降解率高于打压植骨法(t=8.342,P=0.0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β-TCP降解与成骨同时进行,新骨内可见骨细胞和骨陷窝.结论 多孔β-TCP人工骨修复腔隙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异体骨相似,随时间延长降解效果逐渐优于异体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 hovel porous 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and control allograft for the repair of lacunar bone defects caused by solitary bone cyst curettage.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8,the patients with solitary bone cyst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experimental(55 cases)and a control(40 cases)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articulate allograft bone as the graft material,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β-TCP.At 1 week,1,2,3,6,12,24,48months after surgery,a new radiographic scoring system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biodegradation of bone graft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β-TCP were also evaluated.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28.4 months.Radiographic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effieienci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ierent between β-TCP and allografts(P=0.424).Degradation percentage of the implanted β-TCP or allograft was higher in younger patients than those in the older ones.Degradation of β-TC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llografts over 3 years after surgery(P=0.04).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β-TCP degradation was greater in the loose packing treatment than that in the dense packing treatment (P=0.03).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cess of new bone formation accompanied the degradation of β-TCP.Conclusion The interporous β-TCP could be an advantageous alternative to allografts for repair bone defects caused by bone cyst.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β-TCP is safe and reliable,which shows better biodegradation and osteogenesis than allografts in long-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骨盆Ⅱ区(髋臼周围)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指导治疗计划设计和外科手术实施,提高骨盆肿瘤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我科的经验,分别针对骨盆Ⅱ区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骨肿瘤临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提出具体的外科治疗计划与建议。结果骨盆Ⅱ区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依赖于良好的术前设计和综合治疗的实施;原发恶性骨肿瘤力求在有效的化疗基础上进行肿瘤的广泛性切除,同时根据成熟的经验选择适宜的骨盆重建方式,由此方能真正提高骨盆肿瘤的局部控制和功能效果;对于转移性骨肿瘤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标准。结论骨盆Ⅱ区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是骨盆肿瘤治疗的难点,充分认识其治疗特点和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有利于提高其整体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3D打印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对动物颈椎的融合效果,并与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 取18只普通级雌性小尾寒羊,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按其C3-4与C4-5椎间隙置入的椎间融合器不同分为2组(n=9):3D打印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PEEK椎间融合器加自体植骨(对照组).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处死3只实验动物行X线、Micro-CT检查及组织学检测,计算材料中骨长入体积占材料孔隙体积的百分比(BVF)、置入物内的矿化骨百分比(MBF)和材料-骨结合百分比(BA);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处死剩余3只实验动物用于生物力学检测,测量最大力矩时下位椎体相对于上位椎体的角度位移范围(ROM). 结果 X线及Micro-CT结果显示两组融合器在术后6个月均达到完全融合.3D打印多孔钛合金孔隙中骨长入体积随时间增长: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BVF分别为27.1%±3.7%、37.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分别为39.7%±3.4%、4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新生骨逐渐长入3D多孔钛合金的孔隙之中,形成紧密的骨-材料结合界面:术后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MBF分别为22.2%±3.2%、3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分别为38.4%±1.7%、36.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实验组BA分别为10.6%±2.1%、59.5%±8.6%,与对照组的4.6%±2.0%、5.8%±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颈椎融合节段的ROM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在羊颈椎融合模型中可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与PEEK融合器相比具有更好的骨-材料结合界面,可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设计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并应用于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导板及其设计对手术操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适合使用手术导板的35例骨肿瘤患者,男21岁,女14岁;年龄6 ~ 67岁,平均22.7岁.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21例.通过计算机完成个体化的手术和导板设计,同时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打印.加工使用的3D打印设备分别包括:熔融沉积造型、光固化立体造型、三维印刷工艺以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包括:ABS树脂、光敏树脂、石膏、铝合金.术前完成导板的加工、清洗、低温消毒后,按术前计划应用于术中,术后摄患处X线片或CT扫描验证肿瘤切除及重建情况. 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个体化设计和3D打印手术操作.其中采用光敏树脂17例,ABS树脂10例,石膏5例,铝合金3例;导板经骨面31例,经皮肤4例.除3例术中导板断裂患者使用常规方式手术外,其余患者均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及重建手术,术后X线片或CT均显示肿瘤完整切除,重建位置良好. 结论 数字化结合3D打印个体化导板能够适应骨肿瘤手术的个体化需求,在手术中能够准确还原术前设计;不同3D打印技术加工的导板各具特点,需要在术前设计阶段根据术式、加工方式等不同调整导板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肩胛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功能和外观的影响。方法2001年5月至2012年5月,25例累及肩胛骨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在我科接受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0.25~73岁,平均43岁。25例包括转移瘤9例,4例行保肢手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16例,15例行保肢手术。按照 Enneking 外科分期:II B 期16例,III 期9例。4例转移瘤保肢患者中2例行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了肩肱关节;1例行全肩胛骨切除后肱骨头悬吊;1例行全肩胛骨切除后限制性全肩胛骨肩关节假体置换。15例原发恶性肩胛骨肿瘤保肢患者中有7例行肩胛骨部分切除而保留了肩胛盂和肩肱关节;1例行异体肩胛骨移植;1例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例行自体肩胛骨灭活回植;3例行肩胛骨全切除和肱骨头悬吊;2例进行了全肩胛骨的整体切除,人工限制性全肩胛骨肩关节置换术。19例随访6~60个月,平均36个月。结果6例死亡,其中2例肝癌肩胛骨转移瘤患者和1例血管肉瘤肩胛骨转移瘤患者死于原发肿瘤多处转移、脏器衰竭。1例肩胛骨骨肉瘤患者死于肺转移。1例肩胛骨滑膜肉瘤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加肺转移。1例肩胛骨骨髓瘤患者死于非原发疾病。依据美国骨肿瘤学会( musculoskeletal tomor society,MSTS )(93)对各类重建手术进行评分。1例异体肩胛骨18分,1例自体肩胛骨灭活回植26分,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肩胛盂平均24分,肩胛骨全部切除肱骨头悬吊平均21分,人工限制性全肩胛骨全肩关节置换平均24.7分。肩关节前屈和后伸90°~20°。外展范围在40°~95°。结论肩胛骨部分切除保留肩胛盂和人工全肩胛骨全肩关节置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肩关节功能,对于学龄前儿童肩胛骨恶性肿瘤采用自体肩胛骨灭活后回植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无论是人工假体还是自体或异体肩胛骨可以恢复肩关节稳定性和部分功能,改善其外观。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采用经“Y”型软骨截骨髋臼挽救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TypeⅡ型骨盆尤文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经髋臼“Y”型软骨截骨、异体髋臼复合钢板重建、髋臼挽救术治疗8例骨盆TypeⅡ型尤文肉瘤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手术时年龄7~16岁,平均12.7岁。其中3例肿瘤位于“Y”型软骨上方,4例位于“Y”型软骨前下方,1例位于“Y”型软骨后下方;均为局部肿瘤,无远处转移。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化疗采用顺铂(CDP)、阿霉素(ADM)和异环磷酰胺(IFO)方案。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一个循环的新辅助化疗(即IFO-ADM+CDP-IFO),术后均接受三个循环的IFO-ADM+CDP-IFO和局部放疗;放射治疗覆盖时间内的化学治疗同期进行。3例采用传统切除重建手术,5例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接受了肿瘤的精确切除和重建手术。结果 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新辅助化疗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例为完全响应,6例为部分响应,1例为病情平稳。无一例患者被诊断为疾病进展。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 7例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为24~60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24个月1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两年生存率为100%,五年生存率为87.5%(7/8)。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5.4分。国际保肢协会影像学评分为76%~94%,平均90.1% 。结论 采用经髋臼“Y”型软骨截骨、异体髋臼复合钢板重建、髋臼挽救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TypeⅡ型骨盆尤文肉瘤,术后患者生存率高,可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Y”型软骨有可能是抵御肿瘤侵袭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