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缓解IR,防止IR综合征的发生,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将105名绝经后女性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名。检测各组年龄、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体重指数(BM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糖尿病组FINS、TG、TC、LDL-C、SBP、DBP、GHb A1c、HOMA-IR、BMI均升高,E2均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E2下降,FINS、SBP、DBP、HOMA-IR均升高。相关分析显示,E2与FINS、TC、LDL-C、HOMA-IR、SBP、BMI相关;HOMA-IR与TG、TC、LDL-C、BMI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异常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钛合金置人物的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并探讨不同菌液浓度在模型制备中的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8只.在胫骨结节内侧钻孔后,向各实验组动物胫骨髓腔内注入浓度分别为1.0 ×105、1.0×106、1.0×107、1.0×108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然后在髓腔内置入长4.0 cm,直径0.25 cm钛合金棒.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置入相同规格的钛合金棒.术后4周通过肢体外观、体温测量、影像检查、微生物学检测和组织学分析,评价感染模型建立情况,筛选最佳细菌浓度.[结果]术后动物患肢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出现跛行,体温呈现2周内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4周实验组动物放射学显示不同程度骨膜反应,皮质溶解,死骨形成及软组织肿胀等表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注入的细菌浓度越高,感染越严重,其中C、D组感染率均为100%,高于A、B组;D组死亡率最高.4周组织切片出现骨髓纤维化、坏死骨片等感染表现.[结论]适当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髓腔注射联合钛合金棒置入可以构建稳定的兔长骨感染模型,此为骨科金属置人物并发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建立数字化骨库,并探讨其在骨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骨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CT对现有骨库中的大段同种异体骨进行扫描,将所得断层数据输入自制的数字骨科管理软件,三维重建后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利用数字化骨库找到匹配的骨重建材料,并在术前设计截骨范围和异体骨修整.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骨肿瘤患者采用数字化骨库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13 ~42岁,平均24.7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l例.术后复查患处X线片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93)评分系统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应用数字化骨库可以明显缩短异体骨材料的选配时间,并明显提高异体骨选配的精确性.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前CT三维虚拟影像与实际解剖注册点匹配满意,注册误差平均为0.42 mm.11例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复查影像可见肿瘤切除范围与异体骨重建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吻合,肿瘤切除范围安全,边界完整,无肢体不等长或畸形发生;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时间5~7个月,平均6.3个月.MSTS93功能评分平均为25.7分. 结论 建立的数字化骨库可在术前精确选择同种异体骨并完成手术设计,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实现骨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的个体化设计,可有效提高骨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髋臼周围肿瘤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 选取1例左侧骨盆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男,55岁,二次术前行CT和MRI检查,利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判断髋臼周围肿瘤侵袭范围,确定外科边缘及截骨平面,根据截骨后骨盆缺损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设计并定制个体化髋臼假体.术前将CT数据、标记的截骨范围及假体安装参数导入导航系统中进行规划,术中在导航引导下精确切除肿瘤并验证切除边界的准确性,继而在导航辅助下完成个体化定制假体的精确安装,验证假体的匹配程度.切除标本后送病理学检查,测量患肢长度变化,并参照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 93)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 结果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指导复杂区域肿瘤安全边界的确定.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和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能够满足髋臼肿瘤精准切除和重建的要求,切除边缘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无肿瘤存在,导航验证及影像学证实假体安装准确,假体与截骨界面完美匹配,髋臼位置和角度理想.术后6个月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螺钉无断裂,肿瘤无复发、转移,无感染,MSTS93评分为16分.结论 综合利用计算机导航、图像融合、逆向工程、CAD/CAM可有效实现髋臼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个体化定制髋臼假体重建,实现手术目标.  相似文献   
115.
背景:化疗是骨肉瘤及尤因肉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化疗疗效已进入平台期,选择低毒高效的化疗药物及方案是关键。目的:观察含洛铂(LB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骨肉瘤及尤因肉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22例,其中骨肉瘤13例,尤因肉瘤9例;男17例,女5例,年龄9~23岁,平均18.3岁;Enneking分期:ⅡA期3例,ⅡB期19例。给予LBP-多柔比星(AMD)方案交替异环磷酰胺(IFO)方案(LBP 30mg/m2,AMD 60mg/m2;IFO12g/m2;全身静脉给药)的新辅助化疗,后行保肢手术治疗。采用RECIST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2例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8例,疾病稳定(SD)3例,总有效率(RR)为86.4%。随访3~14个月,平均9.2个月,1例脊柱骨肉瘤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主要不良反应为限制性骨髓抑制,化疗间歇期患者恢复快,无明显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骨肉瘤及尤因肉瘤接受含LB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索骨肉瘤突变的新基因,探讨通过检测化疗药物相关基因来指导骨肉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3例骨肉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化疗相关药物靶基因检测,并对其中10例患者标本的339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经系统分析后发现骨肉瘤相关的特异性突变以及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 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西京医院术前病理报告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58岁,平均18.5岁。每个骨肉瘤标本均存在基因突变。在所有的突变中,确定了85个未报道过的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基因在全部样本中均出现突变,共同突变位置发生在第19和第29个外显子(第19个外显子c.A3089C:p.His1030Pro,第29个外显子c.A4381G:p.Iie1461Val;c.A4472G:p.Lys1491Arg;c.C4587G:p.Asp1529Glu);NOTCH基因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相关。药敏结果显示23例骨肉瘤患者均对异环磷酰胺敏感,铂类敏感率为39.1%,阿霉素敏感率为21.7%。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类及培美曲塞敏感率分别为36.3%、47.8%和46.5%。当术前化疗使用的药物全部对患者敏感时,化疗效果均为有效。当使用的药物不全(患者对1种或2种药物敏感)时,只有6例患者得到有效化疗,15例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K基因与NOTCH基因可能均为致癌基因,在不同方面参与骨肉瘤的病理过程。骨肉瘤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提高化疗效果并最终提高骨肉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7.
患者,女,55岁,因突发全程肉眼血尿1d,急性尿潴留2h入院。12年前经检查明确诊断为成人型先天性多囊肾(AD—PKD),有多囊肾家族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左侧肾体积增大,轻度压痛,左肾下极平脐。B超提示:①多囊肾;②左肾非均质性包块。CT示多囊肾并钙化,左肾见团块状高密度影,不排除出血可能。经抗感染、止血治疗7d效果不佳,血尿症状仍反复发作,活动后加重。进一步行左侧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发现左肾下段实质性占位病变,血管紊乱,可见抱球状血管池,考虑左肾癌可能性大,并行左肾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18.
王忻  郭征  李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0):9870-9873
背景:细胞因子异常及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往对细胞因子及激素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神经异常对骨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课题创新性地应用血生化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中的意义。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3月龄SD大鼠48只,体质量为(210±16) g,随机均分为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 方法:脊髓损伤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 周分批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对股骨髁松质骨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脊髓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0.01),各时间段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各时间段分布于小梁骨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呈强阳性,脊髓损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减弱( P < 0.05或0.01)。 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弱可能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9.
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良、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可以发生于锁骨,引发骨质的破坏,影响肩胛带的功能。锁骨肿瘤发病率低,外科治疗方法多根据肿瘤的性质、侵蚀范围和功能要求加以选择。然而,近年的锁骨肿瘤外科治疗多为个案报道,肿瘤切除后是否重建以及重建方法的选择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总体回顾锁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就锁骨肿瘤的发病特点、锁骨缺损对功能的影响以及锁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探讨不同钙含量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局部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及载体钙盐对局部细胞免疫的作用,作者将两种经不同处理(不脱钙和部分脱钙)的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5、10和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分析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不脱钙组载体植入局部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脱钙组;植骨术后10天,TNFαmRNA的阳性表达率达高峰;阳性反应细胞在载体周围呈局灶性和弥漫性分布,阳性物质主要位于单核细胞、多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部分位于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横纹肌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内。结果表明,牛松质骨载体钙含量对载体植入局部TNFα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提示钙盐参与局部细胞免疫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