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患者,女,58岁,2014年7月2日入院,主诉头昏、头闷1月,门诊查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以脑梗死收入住院。患者有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及脑梗死病史5年,一直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体检:BP 130/70mmH g,P 75次/min,发育营养正常(158cm,55kg)。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神志清楚,言语正常,无面舌瘫,两侧肢体肌力5级,巴彬斯基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
肖展翅  罗红兰  李钢  黄虎翔  郑操 《疑难病杂志》2013,12(3):241-242,F0003
<正>患者,男,51岁,因进行性头痛2周于2012年2月27日入院。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整个头部疼痛,持续胀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视物重影,恶心、呕吐,神志模糊,伴低热,无吐词不清、饮水呛咳及一侧肢体无力。2月23日到外院查脑CT示脑积水,疑诊为颅内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予以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甘露醇对症治疗。甘露醇静脉滴注后头痛好转,数小时后疼痛又加重,如此反复。为进一步诊疗,转入我院神经科。既往史:患者于2011年10月10日因咳嗽、胸闷到我院,查胸部CT:右上肺纵隔旁占位病变;纵隔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见图  相似文献   
13.
<正>皮质盲是脑血管造影术罕见的并发症,最近我院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经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2013年1月28日21:40因"突发剧烈头痛6 h"入院,行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全血黏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蒲参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除了不口服蒲参胶囊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全血黏度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蒲参胶囊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的作用,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2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脑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中,38例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量0.5~9ml,平均4.5ml;均无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呈典型腔隙综合征表现;因症状体征轻微,33例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颈椎病,误诊率为78.57%,经行脑CT、脑MRI检查后确诊;内科治疗14~30天后,完全恢复2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预后较好,但由于出血量小,临床表现轻微,与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不易鉴别,需及时做脑CT、MRI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金晶  郑操  林丽  罗德生  刘全志  刘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77-297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青皮煎剂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大鼠肝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青皮煎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及青皮煎剂(0.6g/ml,0.4g/ml,0.2g/ml)。连续6d,1次/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大鼠皮下注射CCl4原液1次,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青皮煎剂均可明显降低CCl4致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青皮煎剂组大鼠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青皮煎剂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80岁,2013年7月16日因突发头痛10d入院。7月6日下午,患者家务劳动时突感整个头部爆炸样疼痛,持续存在,当时意识清楚,无呕吐,无肢体麻木无力。7月16日到本院,门诊头颅CT示双侧基底核腔隙性梗死,脑萎缩(图A),以"头痛待查,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治疗。查体Bp 130/80mm Hg(1mm Hg=0.133k Pa),P 72次/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效果、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SIL-2R、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P 0.05);治疗组临床总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29%(P 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 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金龙胶囊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利于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