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耿庆玲  邹艳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780-2781
目的 探讨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关联性.方法 对2010~2011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同期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1%,总计采510份标本,其中有60份不合格,合格率为89.2%,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5.结论 医院环境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及抗生素使用现状,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日常监测效果.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及日常监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13日及2010年11月13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与同年该月临床医师上报医院感染情况相比较.结果 2010年共调查933人,现患率为5.47%,感染例次率为5.79%.2009年调查614人,感染率4.07%,例次率4.69%;两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4.63%和43.41%;两年标本送检率分别为48.43%和42.43%.结论 两年日常监测做的比较到位,漏报现象较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规范要求,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邹艳艳  甄亚琴  李文玉  丁清 《安徽医学》2015,36(11):1412-1414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职业紧张的对应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将医院工作时间大于6个月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基本资料调查表及职业紧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有效调查问卷573份,有效回收率为95.5%;本研究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目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医护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环境、社会支持、任务冲突、任务不适和任务过重。结论医护人员普遍处于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管理者应采用三级预防的综合措施,从紧张的来源、提高个人紧张敏感度、发展响应更敏感的管理系统3个方面着手,减轻医护人员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丁清  邹艳艳  甄亚琴 《中外医疗》2011,30(5):139-140
目的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加强过程管理,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设置CSSD并对布局、设备、消毒灭菌流程、效果监测、人员培训以及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购入等方面加强管理。结果灭菌合格率由去年的97.8%达到目前的100%。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预防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技人员(9.70%)。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锐器管理不规范(占46.27%,62例),其次为操作意外(占42.54%,57例)、防护措施不足所致(占11.19%,15例);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4.78%,127例),黏膜接触暴露占5.22%(7例),暴露源不明确者占42.54%,暴露源明确者占57.4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别占35.82%、12.69%、3.73%、2.24%;HBV、HCV合并感染占2.24%(3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占0.74%(1例)。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为95.52%。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做好职业防护,并规范锐器管理,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从患者血、痰、尿、手术切口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检测其耐药性。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33 689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41例,医院感染率为4.87%;1641例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老年科及神经内科,分别占14.32%、13.47%、12.13%及11.09%;共培养、分离出487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5株,占19.51%,革兰阴性菌288株,占59.14%,真菌104株,占21.35%;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大多有多药耐药性,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更为显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耐药率>80.00%,提示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有较广的耐药性。结论通过对综合医院耐药菌分析,发现医院感染病原菌具有越来越广泛的耐药性,提示必须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率,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潜在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9至2017年医院感染数据,应用SPSSl3.0软件分析数据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医院感染率逐渐降低,且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比较高;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0,1,1)(0,1,1)4模型AIC为54.16,BIC为58.36;2018年四个季度医院感染率预测值分别为1.57%、1.14%、0.95%、1.16%。结论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应注意加强春、冬季宣教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率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能够为医院感染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作用[1],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肯定、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少,被广泛应用。但如何保证紫外线的消毒效果,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历经5年对全院210支紫外线灯管追踪调查,结合医院工作的具体实际,制订了针对紫外线灯管消毒环节的质量控制办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医院院内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加强监控,减少和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全年761例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0.1天,大于2009年平均住院天数12.3天;院内总感染率3.60%,易感原发病、某些侵袭性操作等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院内感染延长了住院的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加强病室通风、消毒、隔离机制,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保持血站血液适宜库存状态的有效方法,避免血液不足。方法:运用自回归分析法对2001-2007年血液中心的“成品库月报”建立各月临床用血量的预测模型。结果:1、2、7、8月缺口值较大,预计2008年全年临床用血量为58869U,缺 口量为3743U。结论:血站可通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健康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鼓励在缺口值大月份积极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